共研 共生 共长:学段贯通视域下蚕桑特色课程的行与思 ——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中小幼跨学段主题研究活动在震泽镇成功举行
日期:2024-06-17 12:41:25  浏览量:90

近日,以“共研 共生 共长:学段贯通视域下蚕桑特色课程的行与思”为主题的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中小幼跨学段主题研究活动在震泽古镇成功举行。活动共设一个主会场:震泽幼儿园和两个分会场:震泽初级中学、震泽实验小学。

现场观摩,彰蚕桑魅力

震泽初级中学、震泽实验小学和震泽幼儿园三个会场基于蚕桑特色课程建设,围绕课程基地、学生活动、教学活动、课程游戏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现场活动。

主会场:震泽幼儿园

震泽幼儿园借助蚕桑资源开展自主游戏,参会领导与教师分别观摩了蚕桑林、蚕桑一条街、养蚕室、趣味蚕桑馆等多个蚕桑游戏现场。震幼浓郁的蚕桑文化课程氛围、具有蚕桑特色的自主游戏吸引教师们的目光,大家时而认真观察,时而俯身互动,跟随学生一起体验、感受蚕桑游戏的魅力。

分会场一:震泽初级中学

与会教师首先参观了震泽初级中学的蚕丝文化省级课程基地,养蚕社的学生向教师们讲解并展示了五龄彩蚕上山结茧的过程。接着,教师们观摩了“剥绵兜、拓染、拉被、蚕花丝扇、震泽传统桑葚糕制作”等特色社团课程展示活动,学生们认真的态度和娴熟的技艺受到在场教师的一致称赞。

分会场二:震泽实验小学

震泽实验小学教师金明芬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蚕宝宝——小小宣讲员》。首先,金老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蚕宝宝;接着,金老师通过提问、投放资料袋等形式补充学生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随后,她鼓励学生做小小宣讲员,讲一讲蚕宝宝的故事。学生在养蚕、爱蚕、护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生命观。

课堂展示,显教育智慧

现场观摩结束后,全体领导与教师共聚震泽幼儿园主会场观摩蚕桑特色课程下的集体教学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蚕茧站起来》

教师沈雯雯围绕活动中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同种材料的叠加等方法让蚕茧站起来。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反复验证、迁移应用,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大班美术活动《舞动的身影——蚕砂画》

教师李祎可带领学生欣赏夕阳下舞者舞动的不同姿态,感受剪影艺术的美。她引导学生大胆创作、勾画舞者形象,并用蚕砂撒画的方式表现舞动时的剪影,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蚕砂画的乐趣。

主旨汇报,绘建设历程

接着,大家共同聆听了三所学校在蚕桑特色课程建设中的历程,了解他们在课程建设中的坚守与突破。

震泽初级中学戴伟教师以《蚕丝文化、一丝牵挂》为题作了交流。他从课程建设缘起、课程开发实施、课程实施成效三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地阐释了蚕丝文化课程建设历程,深入剖析了蚕丝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震泽实验小学杨秋瑛主任以《扎根蚕桑文化传统,建构“养心”特色课程》为题作了汇报。该校以学校文化课程开发为突破,通过项目引领、载体创新,夯实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教师精彩、学生出彩、校园多姿多彩”的美好教育愿景

震泽幼儿园李敏娟园长以《蚕桑课程建构中的思与行》为题作了汇报。她从课程内涵、核心理念、实施策略及价值意义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园在蚕桑课程建构过程中的思考与行动,全方位展示了震幼人在蚕桑课程建设中的成长与蜕变。

主题研讨,探创生路径

为了实现经验的凝练提升,两位兼职教科员依次围绕“学段贯通视域下古镇蚕桑特色课程的核心价值与创生路径”这一话题进行发言。

吴江教科协作协作区小学1组 松陵小学 韩平英副校长

韩平英副校长从三个方面梳理了创生路径。她指出“学生中心是学段贯通的载体来源”“核心素养是学段贯通的研究主线”“项目学习是学段贯通的学习方式”。她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取相关知识。

吴江教科协作协作区幼教5组 松陵幼儿园 沈珍珍园长

沈珍珍园长结合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指出“课程资源在优选和深挖中转化”“课程资源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化”“课程资源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化”。她启发教师深挖资源的潜在价值,并对资源进行梳理与优选,实现课程内容到儿童经验的有效转化。

高位引领,明课程方向

最后,各位教科室的领导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点评与指导。他们从宏观层面为教师们指明了课程建设的方向,让大家对课程建设的样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吴江区教科室   孙莉华

三问:一问蚕桑特色课程是什么?二问为什么要建构蚕桑特色课程?三问如何建构蚕桑特色课程?

三思:坚持长远思维、全局思维、系统思维。长远思维:思考幼儿教育的长远价值;全局思维:思考乡村教育的独特价值;系统思维:思考课程理念的凝练、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建构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三探:多元的探究。蚕桑特色课程的建构要实现多方合作、多元化联盟、多向奔赴。

吴江区教科室   余家友

第一,从活动的主旨来看:“共研、共生、共长”活动主体是教师,通过跨学段的共研共生达到共长的目的。研究的对象是蚕桑特色课程,活动的“权益人”应该是学生。

第二,从蚕桑的地域环境来看:幼儿园、小学、初中之所以跨学段研究,是因为有一个大的地域环境——蚕桑。蚕桑的影子是超越时空的,蚕桑是震泽初级中学、震泽实验小学和震泽幼儿园共同的地域环境,环境提供文化,文化孕育课程,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不同学段,地域文化孕育的特色课程对学习者产生影响是一贯的,是一体的。不管是做课程还是研究课程,都要基于微观,亲历过程,超越事实,持续生长。

吴江区教科室   陆正荣

首先,从活动现场看:不仅关注学生的体验,更重视个体经验的生成;关注学生的活动,更重视特色课程的构建;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视课程育人的独特价值。

其次,从活动本身来看:尝试了区域科研跨学段主题研究的崭新范式;展示了基于地方资源利用研究的不同视角;探索了基于学生发展特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有效路径;呈现了基于地方特色的学校内涵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多种样态。

最后,从未来发展来看:需要思考现实基点、研究内容的维度、目标项度、价值等,再思考课程建设的路径、办园愿景、使命等,明确学校需要的课程样态。

吴江区教科室   徐建林

第一,特色课程凸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三所学校虽然处于不同学段,但都致力于蚕桑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有效培养了本地域儿童的家乡情感、乡村文化认同感和自信感。

第二,特色课程提升了学校办学文化。“以桑载道,以蚕化人,把课程新元素融入到学校文化,融入到学生品德中去,把特色课程和国家课程有机融合,这是开发学校特色课程的应走路径,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抓手。

第三,特色课程开发了新的学习样态。“真实、操作、合作”作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学习新样态,贯通于各学段,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有效地促进了人格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

此次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中小幼跨学段主题研究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呼应了最本质的教育教学规律,更是以儿童立场和视角触发教育教学的生长点,这也预示着未来不同学段联手打造中小幼学生成长培养链、实现地方特色课程链形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