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 陈洁
一、缘起:萝卜大家族,傻傻分不清楚
在生态式课程理念下,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种植一直都是我们关注且坚持实践的话题。新学期,大一班的种植地又要开启新一轮的种植活动,“种什么”成了师幼共同商议的事。讨论了半天,孩子们意见各异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万一我们想种的种子买不到怎么办?”于是大家决定周末先跟爸爸妈妈去市场上买买看。新的一周,各式各样的种子到了,经过统计孩子们发现:最多的是萝卜种子,光萝卜的品种就有5样,分别有:水萝卜、白萝卜、洋心萝卜、胡萝卜、一点红萝卜。“怎么有这么多不一样的萝卜”“胡萝卜、白萝卜我知道的,水萝卜是什么萝卜?是有水的萝卜吗?”“洋心萝卜是有点像羊的萝卜吗?”“应该是会像羊的心的萝卜吧!”,围绕着一堆的问题,大家决定就去种一种这五种不同的萝卜!
二、活动网络图
三、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一:萝卜五兄弟播种啦!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酷热与开学前路过的台风,种植地里早已经是“一片狼藉”。原先的芝麻秆东倒西歪、丝瓜架被吹得摔作一团,杂草却出奇茂盛,所以种植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拔草!
拔草也是一件有门道的事,这是孩子们拔完之后总结出的“拔草攻略”:
那拔完的草怎么处理呢?
安安:“我们学校的羊喜欢吃草。”
瑶瑶:“兔子也喜欢!”
于是,一部分孩子负责继续拔草,另一部分没戴套鞋的孩子则负责运送草给兔子和羊吃。
拔完草孩子们开始垦土,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小铁铲将土垦成了五条道,随后用桑杆和麻绳将种植的五条道路的界限划分清楚,接着他们抓起一些萝卜种子往道上一路播撒,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用长水管给刚种上的萝卜浇上了水。经过“拔草—开耕—撒种—浇水”等环节,大家初步完成了萝卜播种的任务,回去后孩子们还为萝卜们做好了标记。
教师的话:种植是常事,但同时种下五种不同品种的萝卜是孩子们没有尝试过的事,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有益尝试。在这个过程里可以预见的是,我们不仅可以纵向观察单种萝卜自身的生长变化,还能横向比较萝卜之间的成长速度、叶态形状、果实大小以及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等等,为此我们和孩子们一样充满期待。同时,在生态式课程的浸润下,种植作为一项农村幼儿园的必须事还需运用关系思维,值得我高兴的是,孩子们能考虑将杂草的用途与羊的需求结合起来,用生态的眼光去考虑物种的需要。
关键事件二:萝卜五兄弟的照料行动
1.怎么照料萝卜?——调查与分工
萝卜种下去了,照顾萝卜的任务也接踵而来按照以往的种植经验,孩子们明白照顾萝卜也要浇水、拔草、除虫、施肥,可是多久浇一次水?多久施一次肥?用什么来除虫呢?为此,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讨论,并将问题设计成调查表,向有种植经验的家长们求助。
调查回来后,孩子们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享、汇总,结果大家发现收集到的部分信息不统一,比如浇水的时间不统一、施肥的方法也不统一,到底哪一个才比较科学?大家又陷入了讨论,安安说爷爷奶奶每年都会种萝卜,而且奶奶种的萝卜长得很好,所以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再派安安去采访下奶奶,让奶奶把种萝卜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经过奶奶的指导,孩子们明白了浇水、施肥的具体次数与方法,为了更有规律地照顾萝卜,孩子们决定做一份分工表,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提高种植照料的参与度。
(二)施肥学问大——撒啥?撒哪?有窍门!
1.动物粪便用处大
在照顾萝卜的所有任务中,施肥是比较困难的一项任务,这项任务的难度一是在于不同的肥料要洒在不同的地方,二是不同肥料的收集方法也不同。在上一次的调查中孩子们明白了“羊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孩子们决定去幼儿园的羊圈里收集羊粪便。
收集羊粪前又有孩子说:“羊圈里太臭了,收集羊粪便得戴手套、穿套鞋。”“还得戴口罩!正好做完核酸可以去。”所以在出发羊圈前,孩子们做了一份计划书,上面规划了自己明天要带的“收集羊粪的工具”。
第二天,请门卫叔叔帮忙把羊关进去后,孩子们就进入羊圈铲屎啦!
收集完粪便后,孩子们按照调查到的结果,将羊的粪便洒在萝卜的根部。
除了小羊,幼儿园还有什么别的小动物呢?孩子们马上想到:“小兔子!”“蚕宝宝!”,随后我们发现,因为最近有野狗来咬小兔子,小兔子的家已经被拦得特别高。相比之下,蚕宝宝的粪便就好取得多,孩子们先帮蚕宝宝“搬家”,再把厚厚的一堆蚕砂用提前准备好的纸盒子装起来,再去撒到萝卜根部。
2.工业化肥来补充
撒完蚕砂后孩子们把收集动物粪便的纸盒子放到农具小木屋中,安安指着小木屋中一个蛇皮袋上的字说:“我认识这个字,念:肥。”大家意外发现了一袋复合肥,安安说:“我奶奶也用复合肥给蔬菜施肥!这个也是肥料。”大家提出下次用化肥给萝卜施肥的想法。
于是孩子们回去后查阅了调查表,确认复合肥施肥的施肥方法:萝卜小的时候肥料浇在根部,萝卜长大了之后施肥要离根部远一点,于是孩子们进行了新一轮的工业化肥施肥行动。
3.自然肥料VS工业化肥
在施肥后,宽宽提出了问题:“我感觉撒化肥比收集粪便简单,我们以后能直接用化肥吗?”这引起了孩子们关于化肥和动物粪便的讨论,一部分孩子认为动物粪便比较有营养,而且不用也浪费了,而另一部分孩子则认为化肥是专门制作出来给蔬菜的、应该更有营养。到底哪一种肥料对蔬菜来说更合适呢?爷爷奶奶在种蔬菜时又用了什么肥料来施肥呢?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调查。
孩子们将一部分信息整理了一下:
孩子们发现,以前的人都喜欢用自然肥料,而现在的人虽然也有用自然肥料的,但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化学肥料,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调查来的理由:以前没有化肥,有也非常贵;以前也没有抽水马桶,大家都把粪便倒在粪缸里,养的家畜很多,所以便便也很多,而且自然肥料种出来的蔬菜营养好;现在家禽养得少了,粪缸也没有了,工业化肥种类多、营养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慢慢地大家都在用工业化肥了。时代的发展逐渐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小到施肥的方式也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发展逐渐变化,这是孩子们在统计汇总中通过新旧的卫生设备与施肥方式变更感受到的。
在调查表中家长都表示会优先选择有机菜,孩子们将理由整理了出来。通过对比孩子们发现原来:自然肥料的好处太多了,看来照顾班级的萝卜还得继续坚持使用自然肥料!
4.水果也能当化肥?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建议我们继续使用自然化肥,而跳跳的调查表中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自然肥料:水果化肥。水果也能当化肥?孩子们感觉不可思议,于是大家决定试一试,在了解了流程后孩子们制定了计划书,随后在吃香蕉和吃橙子的午后他们开始了“水果化肥”制作。
孩子们在倒白糖时候发现很容易撒开去,于是他们用制作尖顶帽子的方式用制作了一个漏斗倒白糖。
为了防止爆炸,孩子们就在耐心等待中每天按照学号给瓶子放气。做完水果堆肥后的一天,劳梦涵刚打开瓶盖,瓶子里就发出了“气~”的声音,“怎么跟开可乐一样的声音!”看来发酵的过程确实会产生很多的气体,孩子们觉得很有趣。
又是一个星期一,这次轮到王亦周开瓶,打开前王亦周发现了瓶子里多了很多气泡:“怎么跟摇过的可乐一样!”
她刚打开瓶子后一股水直接从瓶子里冲了出来!水直接喷到地上,孩子们吓了一跳。怎么会这样呢?我们赶紧上网寻找原因,原来冒泡排气多就代表发酵得好,这是好事情,可是接下来怎么预防“水总是冲出来”这样的问题呢?“倒掉一点水!”“去掉点果皮!”孩子们提出了两种办法,于是我们分别采用了这两种办法进行了尝试对比,发现“去掉点果皮的”这样的方法更适合水果堆肥。
教师的话:
在以生态式理念构建的课程理念浸润下,我们多次运用关系思维将动物、植物与人、社会等关联起来,在种植活动中,教师不断通过动物粪便施肥、水果皮发酵施肥等环节引导幼儿了解植物与动物、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对待动物的方式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尺,更关系着与人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种菜不能只追求“方便”,更要考虑安全、营养,所以在尝试不同的施肥方式后,孩子们深入调查了不同的肥料对农作物的作用,从而在权衡利弊中选择最优方案,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更是一种“调查、实践后再做决定”的品质养成。
关键事件三:萝卜五兄弟的观察与介入
(一)“慢吞吞”的胡萝卜——不同萝卜生长速度的观察与比较
在边照顾萝卜的过程中边记录,孩子们逐渐发现“怎么其他萝卜叶子都长出来了,胡萝卜还没长出来?”
杨志涵猜测说:“因为天气太冷了,它被冻死了。”
安安问:“那其他的萝卜怎么没被冻死?”
瑶瑶说:“她们发芽的时间不一样,胡萝卜的比较长,其他萝卜比较短。”
事实确实如瑶瑶所说,胡萝卜发芽的时间比其他四种萝卜都要长一些,经过十一小长假,胡萝卜终于长出来了!
在观察记录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萝卜不仅生长的速度不一样,叶子的形态也不一样:“白萝卜、水萝卜和红萝卜长得比较快”“杨心萝卜长得比较矮”“白萝卜、水萝卜、红萝卜、杨心萝卜的样子都像爱心”“胡萝卜长出来了!但样子像草、像葱一样!”。
(二)“弯道超车”的洋心萝卜——叶与果大小关系的观察与比较
随着时间的推移,菜地里的萝卜叶子越来越大,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前面的白萝卜和水萝卜的叶子变得很高,形状逐渐变成椭圆形,
冯安然说:“一点红萝卜的叶子远远地看像一片草丛,走近一点可以看到爱心形状。”
杨志涵说:“胡萝卜的叶子像芹菜一样高,以前是一根一根的,现在变成雪花形状了。”
黄浩然说:“红萝卜的叶子扁一点,洋心萝卜的叶子圆一点,但是洋心萝卜已经长出来啦!”
所有的萝卜中,叶子的大小依次是:白萝卜>水萝卜>红萝卜>胡萝卜>洋心萝卜。
虽然洋心萝卜的叶子是最小的,但洋心萝卜的果实已经从土里面拱了出来,而其他的萝卜叶子虽然很大,但果实却还小得很,“看来并不是叶子越大萝卜就长得越快”孩子们得出总结。
教师的话:在获得种植经验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调查、分析、统计逐渐明晰施肥、浇水、除虫、拔草的次数与注意事项,奶奶说这样的方法有点“机械”,但我想庄稼人的智慧也需在年月点滴经验的积累中逐渐丰厚,这种笨拙甚至带点执拗的方法恰是孩子们从生疏走向熟练的开端。在横向比较中,孩子们在规律的照料与观察萝卜中逐渐发现萝卜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叶子形态与颜色不一样,而“叶与果的大小观察与比较”中不仅包括单个萝卜叶与果的纵向比较,也包括不同萝卜之间的叶与果的比较,最终幼儿得出:单种萝卜的叶子长得比果实快、不同萝卜之间叶子越大并不代表果实成熟越快、洋心萝卜在五种萝卜中成熟最早等经验,这样的有益经验是以往种植中较少获得的。
(三)萝卜怎么长不大?
1.“一个萝卜一个坑”——迁种萝卜
萝卜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叶子逐渐茂盛,每天户外游戏后我们都要去观察一下,值日生也能完成相应的萝卜照料任务。有一天大二班的生活老师跟我们说:“你们的萝卜种得太密了,一个萝卜的一个坑,不然长不大。”孩子们听到后很诧异,“什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的萝卜为什么会长得密?那别人家的萝卜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参观了其他班级的菜地,发现小七班的萝卜已经长出来了,一个和一个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时大家对于“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了自己的认识。那我们的萝卜怎样达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呢?”的效果呢?安安提出:“那要用铲子把多的萝卜铲出来,再种在空的地方,如果直接拔出来的话,根会拔断,就再也长不出来了。”
孩子们用安安提出的方法把靠得很近的萝卜铲了出来,并在为数不多的、剩余的种植地上种上了拔出来的萝卜。
教师的话:在成人固有的经验中,我们常常将“一个萝卜一个坑”理解为它的比喻意,对于脚不常沾泥的年轻教师而言,似乎大家并未从它的本意中理解萝卜种植的道理,而我连带着孩子们也吃了这样的亏,但我认为这样的“亏”吃得很值得。幼儿直接感知、亲身经历、实际操作获得的经验远比成人在种植时就规避掉要有益得多。通过这次“教训”,幼儿明白了萝卜种植不能像青菜一样撒种,要均分分散,保证一个萝卜一个坑,同时孩子们也把握了迁种的门道。
2.网络答疑——为萝卜撇叶
除了洋心萝卜,其他萝卜还没长大,既然萝卜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孩子们就在继续照料萝卜的过程中耐心等待萝卜成熟。又过了大半个月,孩子们去看了下萝卜的生长进度。奇怪的是,经过了半个月的努力,萝卜的叶子越来越大,果实竟然还是小得可怜,这是为什么呢?
宋雨泽提出了猜想:“我知道了,一定是营养全被叶子吸收了,底下的果实都没营养了!”我们进行了网络搜索确认,了解到“萝卜光长叶不长个”有以下几种情况:缺氧(土地太硬不下雨)、缺少营养或营养过多、种植过密、品种问题、没有撇叶等。
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前四个原因基本能排除了,“撇叶是什么?”有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我们再次借助网络搜索:原来萝卜得撇叶才能长个,但不是所有的萝卜都需要撇叶,洋心萝卜和水果萝卜不需要,但白萝卜确实是需要的。
“是要把萝卜的叶子都拔掉吗?”瑶瑶问,于是我们又再一次搜索确认:只要把外部边缘的叶子撇掉,留下中心的叶子。大家去了萝卜地里撇叶子,撇下来的叶子又喂给了小羊。
3.连线教师——归纳萝卜种收月令表
有了上一回的教训,孩子们十分关注萝卜的长势,每天都要去看一眼萝卜,可这萝卜仿佛跟我们较上了劲,偏偏不长个,个别稍微争气点的,也只长得像刚出生的小宝宝胳膊那么一点,眼看着别人家的萝卜都大地钻出了地,孩子们就想跟这些种萝卜的班级小朋友讨讨经验。通过统计,本学期总共有四个班级种萝卜。疫情期间,为了保护自己,我们选择了微信视频联系这些班级的老师。
在交谈的过程中孩子们得知,她们用了萝卜苗而不是萝卜种子,小七班的张老师告诉我们,萝卜种子长出苗后需要全部迁种,“连娘生”的萝卜(连娘生:种子发芽后没迁种)是长不大的。“可是我们迁种的萝卜也没长大!”有孩子补充,张老师回答说:“你们迁种得太晚了,萝卜一发芽就要迁种。”原来迁种有这么说讲究!
张老师反问安安:“你们的萝卜是什么时候种的?”安安说:“那个时候蛮热的,还穿短袖呢。”我补充说:“是九月底种的。”张老师说:“有些萝卜在九月底种植已经晚了,你们迁得晚,萝卜就容易长不大。”
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那到底什么时候适合种什么萝卜?我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信息搜索,发现不同萝卜的种植与收获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由此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多个信息汇总到一起,共同绘制了萝卜“种与收的统计图”。
教师的话:在解决“萝卜长不大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借助了网络了解原因,随后用到了排除法逐一聚焦“关键问题”。“撇叶”是萝卜种植大户增产的做法,孩子们通过模仿实践,了解叶子对于萝卜的作用,“少了不行,多了不好”,这里面蕴含着对量的控制。在观察到撇叶效果也并不好的情况下,孩子们将眼光投向别处,在对比其他班级与自己班级萝卜时产生困惑,他们自然而然想去采访其他班级的老师与幼儿,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资源也是课程故事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交谈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关于“连娘生”萝卜,迁种的补充经验,从而进一步调查了不同萝卜的收种时间,不禁让人感慨:萝卜种植的学问实在太多了!
尾声:一筐萝卜成了“精”——萝卜种子在哪里?
只有洋心萝卜在收种的月令表中,因此,我们也收获了洋心萝卜与其他小个头的萝卜,孩子们为萝卜怎么吃进行了调查。
最终,由投票表决,孩子们将萝卜分成两种吃法:腌萝卜和制作萝卜干。腌萝卜比较简单:先洗、再切,然后泡在调制好的醋中浸泡一晚上就能吃了。
萝卜干的制作就没有这么顺利。孩子们花了大力气洗、切、放调料搅拌、晒、周末还拜托了门卫叔叔帮我们照看吹风的萝卜干,经过了一个周末,竟然全都发霉了!
生活老师正准备把发霉的萝卜扔掉,宋雨泽着急地说:“别扔别扔,我看过有的发霉的地方会发芽,等发了芽我们就有萝卜苗了,那天小七班的张老师说的,她们种的萝卜苗。”安安接着说:“萝卜苗不是萝卜种子发出来的吗,这萝卜片又不会发芽。”这个话题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萝卜种子又在哪里呢?大家回忆着萝卜的样子,瑶瑶提出的她的困惑:“可是萝卜切开来也没有种子啊。”这下难倒了这群只去菜场买过萝卜种子的孩子们了。
于是我们又借助了网络:原来萝卜的种子得等来年春天才能跟我们见面啊!“那我们的萝卜可不能拔完,不然就见不到种子啦。”孩子们继续说道:“等明年春天再继续种萝卜吧,这一次可不用去菜场买种子啦!”
所以,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知道萝卜的种子在哪里吗?其实它就藏在下面的图片中哦!
写在最后:“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这句话描述我们整个萝卜种植与收获的过程十分恰当,失败是生活中的常事,重要的是对待失败的态度,孩子们尝到了醋萝卜的爽口,自然想试试自制萝卜干的脆甜,所以即使失败了他们也想再试一次。失败与成功都是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对结果的评价,关注过程中幼儿经验的获得与发展,是教师更为重要的事。当然,让幼儿探究,教师也得探究,基于舒尔曼的PCK模型,我也常常反思自己关于生命科学知识的匮乏,如果我具备了探究学习的深度经验与萝卜种植的科学知识,那么或许能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我能做出更好的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发生。那就来年再种一次吧!毕竟孩子与我在这个过程中都明确萝卜种植照料的窍门与种子的位置,在生态式课程中实现“生态循环种植”,小小“农民们”一直在尝试。
- 上一篇:课程故事:民俗画展来啦
- 下一篇:课程故事:我会做柚子糖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