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蕾 大七班
缘起:自然角里的柚子
自然角里有一个一直被大家遗忘的柚子,直到一天,在自然角浇水的孩子们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我妈妈说柚子吃了对身体好的,我昨天咳嗽了,妈妈就给我买柚子吃。”
“我不喜欢吃柚子,它有点苦苦的。”
“我妈妈把柚子做成柚子糖,一点也不苦,还甜甜的。”
“我吃过蜂蜜柚子茶,也是甜甜的。”
“我也吃过柚子糖。”
“我也吃过蜂蜜柚子茶。”……
孩子们围着柚子热烈地讨论着。
〖教师的思考〗
课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孩子。孩子们无意间关注到自然角里的柚子,对这个被大家忽略的柚子展开了一场讨论。兴趣是最好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地探索。在发现孩子们的这一兴趣之后,我们及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追随孩子的兴趣,支持并引导孩子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探索柚子的吃法,探究柚子糖的制作方法,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一、讨论准备
1.柚子可以怎么吃?
孩子们对柚子的了解有多少?柚子到底可以怎么吃呢?
孩子们通过调查发现柚子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柚子浑身都是宝,它的每个部分都可以食用,而柚子的食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比如直接吃果肉、柚子汁、柚子糖、柚子沙拉、蜂蜜柚子茶和杨枝甘露等。到底哪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最想要品尝的呢?大家想法各异。
玥玥:“老师,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式选出大家最想吃的一种吃法。”
于是,一场关于“我想吃……”的投票拉开序幕。经过投票,孩子们选出最想吃的是柚子糖。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对于柚子的认识是比较有限的,需要我们成人的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在调查环节,我鼓励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对柚子的认识,并为他们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愿意说的环境,支持孩子们与同伴进行分享,拓展他们有关于柚子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支持者、倾听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比如在调查表里,考虑到孩子们一开始就在讨论自己是怎么吃柚子的,因此在设计调查时就设置了“柚子可以怎么吃”的话题,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哪种吃法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由于大家意见不同,孩子们决定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来,对于孩子们的提议,我们及时给予肯定,支持孩子们的想法。
2.柚子糖怎么做?
孩子们想吃柚子糖,可是柚子糖哪里来呢?
宸宸:“我们可以让爸爸妈妈去买。”
悦悦:“我们可以自己做。”
琪琪:“我们自己能做出来吗?”
悦悦:“可以的,我和爸爸做过,很简单的。”
有了做柚子糖的想法,那柚子糖要怎么做呢?
熙熙:“把柚子的肉剥出来,然后放在糖里面拌一下。”
琪琪:“把柚子榨成汁,然后再烧一烧。”
瑶瑶:“我和妈妈做过梨子糖,就是榨成汁放在锅子里煮的,不过要煮很久很久,变得黏糊糊的,然后放在模具里,等凉了就变成梨子糖了。”
悦悦:“哎呀,你们说得不对。我爸爸是把柚子白色的皮放在糖里炒一炒的。”
那我们怎么了解柚子糖的做法呢?
宸宸:“可以看视频,跟视频里学一学,我妈妈做菜也是看视频的。”
悦悦:“我可以回家问问爸爸。”
宁宁:“我们可以跟上次做调查表一样,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它画下来。”
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柚子糖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分享交流。在对这些方法整理之后,孩子们最终商定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制作方案,并将方案绘制了下来。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通过投票选出最想吃的是柚子糖,因此他们对于制作柚子糖的想法特别强烈,这种强烈的意识驱使他们主动去探究柚子糖的做法。孩子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制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行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搜集到各种不同的制作配方、制作流程,但是哪种才是最好的呢?我们引导孩子对这些配方、制作流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孩子们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将这套方案绘制下来,便于之后更好地在真计划中进行认真操作。
二、初探柚子糖
1.柚子糖怎么变成了“咖啡糖”?
削皮、剥瓤、切块、焯水、清洗、炒制,孩子们开始按照方案制作柚子糖。翻炒了十分钟左右,宸宸大喊起来:“老师,怎么有股烧焦的味道啊?”其他小朋友也喊道:“真的有烧焦的味道!”大家赶紧往锅里一瞧,柚子糖已经变成了“咖啡糖”。
柚子糖为什么会炒焦呢?孩子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宸宸:“肯定是熙熙炒得不对,没有一直在炒。”
熙熙:“我就是按照老师说的方法炒的,我一直在翻动它的。”
玥玥:“是不是火太大了,我奶奶烧肉的时候会把电磁炉的火调小一点的。”
晗晗:“我觉得是水放得太少了,我看见一会儿水就烧干了,然后就焦了。”
大家的想法各异,孩子们将自己的猜想画了下来,并总结出三种可能的猜想:糖多了、火大了、水少了。
2.炒焦的原因是什么?
柚子糖炒焦的三种可能性到底哪种才是真正导致炒焦的原因呢?孩子们决定调整糖和水的比例以及火的大小,重新制定了三套方案并在方案变化处做了标记。
方案1“水太少组”幼儿增加了水的比例。方案2“糖太多组”减少了糖的比例。方案3“火太大组”幼儿则对火的大小进行了调节。
这一次,“水太多组”和“糖太多组”的柚子糖还是很快就炒焦了。“火太大组”的柚子糖虽然炒的时间比较长,但完全没有炒焦。原来柚子糖炒焦真的是因为火太大了。
孩子们品尝了“火太大组”的柚子糖。
宁宁率先拿起一颗柚子糖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刚嚼了两下突然吐出来,一只手捂着嘴巴说道:“好苦啊,好难吃。”几个孩子尝了之后都说是苦的。
逸逸:“我和妈妈做的柚子糖外面还有一层白白的霜,很漂亮的。我们做的怎么没有霜啊?”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在第一次尝试中面临了失败。面对失败,孩子们能够回顾自己制作的过程,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失败的原因提出较为合理的猜测。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初探柚子糖的制作,并积极面对失败,引发进一步的探究。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我们在孩子们的第一次尝试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在孩子们经历失败后鼓励孩子自己查找原因。孩子们也能够根据猜测的原因绘制新的制作方案并通过分组操作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孩子们在成功解决炒焦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做好的柚子糖是苦的,而且没有挂上白色的糖霜,这又是怎么回事?我们的支持就是在背后默默地关注,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引导,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时能够不断探索。
三、再次尝试
1.怎么才能让柚子糖挂霜?
柚子糖为什么不像逸逸和妈妈做的那样有白霜?
瑶瑶:“会不会是糖太少了,所以炒不出来?”
航航:“我也觉得是糖少了,这些白白的就是糖呀。”
大家决定将糖的比例进行调整,把2碗糖增加到3碗糖。糖的比例增加了,但糖霜还是没有顺利地挂上。
逸逸:“我觉得是炒的时间太短了,我上次和妈妈炒了好久好久的。”
然然:“我也觉得是炒的时间太短,没炒干,因为它还是湿湿的。”
童童:“我们再炒一会儿吧,把它炒得干一点,说不定就有霜了。”
又炒了大约十五分钟,佳佳突然大叫一声:“老师你快看,是不是有点白白的了。”我一看,果不其然,原本看上去湿漉漉的柚子糖表面开始有白霜出现了。没一会儿,柚子糖表面都挂上了白白的糖霜。
〖教师的思考〗
对于柚子糖没有挂霜,孩子们进行了各种猜测,虽然他们有些想法与实际并不符合,但我们还是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孩子在探究中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在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直到最终挂霜。孩子们对于如何让柚子糖成功挂霜的经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柚子糖发苦怎么办?
挂霜的问题解决了,但柚子糖仍然是苦的,这可怎么办呢?
宸宸:“我和奶奶腌过橘子皮,奶奶把橘子皮放在水里泡一下的,说这样就不会苦。”
帆帆:“是不是我们外面的皮削得不干净,我知道外面的皮是苦的。”
逸逸:“我上次和妈妈做就是用红心柚的瓤做的,一点也不苦,是不是要用红心柚做?”
玥玥:“会不会要用冰糖做?”
琪琪:“老师,那我们再去看看网上的视频吧,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
孩子们看了很多网上制作柚子糖的视频,在视频中寻找答案。
宸宸:“视频里都会多洗几遍的,我觉得我们也要多洗洗。”
孩子们都认为柚子糖在炒之前要多洗几遍,那到底要洗几遍呢?
悦悦:“我爸爸上次说洗三遍。”
琪琪:“我看到有一个视频里也洗了三遍。”
经过激烈地讨论,大家调整出了两套新的柚子糖制作方案,方案4多洗几遍以及方案5用冰糖代替白糖 。
宸宸:“老师,水里煮之前洗3遍,煮好再洗3遍,6遍就画不下了。”
玥玥:“我们可以画1次,然后在边上写个3。”
〖教师的思考〗
在前一次的探究中,孩子们解决了柚子糖挂霜的问题,但柚子糖发苦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孩子们能够结合以往经验,回顾自己之前查找柚子糖制作方法的方式,尝试通过观看视频来找到发苦原因。大家在观看了视频后再次回顾了自己的制作过程,对柚子糖发苦有了一定的发现。在有所发现之后,孩子们能够结合可能的原因重新绘制新的方案。在新方案绘制中,有孩子发现画6遍清洗画不下,就有孩子提出可以用数字表示。整个过程中,我们只是默默地给予支持孩子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
3.怎么还是有点苦?
新一轮的柚子糖制作又开始了,两组孩子分别派出了力气比较大的男孩子负责清洗。
好好:“你看要跟我一样,用力捏,你都没有用力。”
帆帆:“要挤干,把水全挤出来,然后再换水再洗。”
恒恒:“我们洗好了,拿去煮吧!”
好好:“我们才洗了两遍,要洗三遍呢!”
焯好水,再次清洗后,两组成员赶紧开火炒制起来。
柚子糖出锅喽!几个孩子赶紧拿起一颗尝起来。
“是甜的,好吃。”方案4组的好好笑着说道。
“好像还是有一点苦苦的,但是没有上次那么苦。”方案5组的轩轩说道。
“我来尝尝。”好好拿起一颗放进嘴里,慢慢咬了几下后说:“好像是有点苦。”
4.是冰糖放少了吗?
两组新的方案,方案4组做出来非常甜,方案5组为什么还是有点苦呢?
玥玥:“因为我们用了白心柚的瓤,他们是红心柚,肯定是柚子不对。”
轩轩:“那我们上次用了白的也是苦的啊!”
昊昊:“是冰糖不对吗?但是我上次白糖是苦的,那是怎么回事啊?好难啊!”
玥玥:“会不会是冰糖放得太少了?白糖放了2碗,冰糖我们就放了1包。”
琪琪:“那我们再多放点冰糖试试看?”
孩子们在锅里又倒了一包冰糖,冰糖融化后再把刚刚的柚子糖放进去继续炒。这一次,还是轩轩第一个进行品尝。
轩轩:“外面好甜啊,但是咬一咬还是会有点苦啊!”
昊昊:“跟冰糖放少了肯定没有关系。”
5.如何清洗才能彻底去除苦味?
轩轩;“老师,我们到底哪里做得不对啊?”
我:“不是糖的原因,也不是柚子品种的问题,那你们想想会不会是你们清洗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呢?”
昊昊:“我们跟他们一样的啊,都是洗3遍,然后放水里煮,然后再洗3遍。”
玥玥:“对啊,我们也是这样洗的。”
轩轩:“我知道了,我们洗了3遍水还是有点黄黄的,我让帆帆再洗一遍他不高兴。”
帆帆:“方案上说了只要洗3遍啊!”
轩轩:“但是我上次看到视频里说要洗到水变得很清,我们的水还是有点黄黄的啊!”
玥玥:“对,我看到视频里也是这么说的,要洗到水变清。”
恒恒:“我们洗的时候很用力地搓的,还把它拧得很干的。”
帆帆:“那真的是我们没洗干净吗?”
两组孩子讨论发现,方案5组的柚子糖仍然带有一点苦味可能还是没有彻底清洗干净。
孩子们共同总结出了柚子瓤清洗的几个关键:1.要用力挤压;2.每次都要拧干水分;3.一定要洗到水变清,不是固定的洗3次就行。
6.能解决柚子糖发苦的问题吗?
再次优化了方案中的清洗环节,孩子们又开始制作柚子糖。
帆帆:“现在水变清了吗?”
轩轩;“我看看,好像清了。要不再洗一遍?”
帆帆:“好啊,多洗洗,这样就不会苦了。”
彻底清洗干净是不是真的能解决柚子糖发苦的问题?
轩轩:“是甜的是甜的,特别好吃。”
昊昊:“真的不苦了,我觉得比他们的还要好吃。”
孩子们纷纷拿起一颗柚子糖品尝起来。
玥玥:“这次跟我们做的一样,一点也不苦了,而且比我们做的还要好吃。”
好好:“真的比我们的好吃,不过它没有我们做得好看,我们白白的霜更多。”
原来,只要清洗干净,不管是什么品种的柚子,不管是白糖还是砂糖,都能做出甜甜的柚子糖。
〖教师的思考〗
作为活动的观察者,我们在孩子们的探究中时刻在关注孩子的行为、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当两个新方案制作的柚子糖完成后,孩子们发现方案4的柚子糖非常甜,方案5的柚子糖还是会有一点点的苦味。在排除了糖的问题和柚子品种的问题后,孩子们开始犯难了。这时候,我们及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将孩子们的目光聚焦在柚子瓤的清洗过程上。孩子们回顾清洗过程,在进行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清洗时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可能是导致柚子糖仍然有轻微苦味的原因。孩子们在问题的驱使下再次进行试验,最终验证了要做出不会发苦的柚子糖必须要把柚子瓤彻底清洗干净。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分析问题,共同商讨对策,为下一次的操作做好充足准备,孩子们制作柚子糖的经验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得到积累和拓展,进而构建起新经验。
四.我们成功啦
1.怎样才能做出好吃又好看的柚子糖呢?
既好吃又好看的柚子糖大家更喜欢,那怎样才能做出好吃又好看的柚子糖呢?
宸宸:“一定要洗干净,如果是苦的,大家就不爱吃了。”
轩轩:“要用冰糖做,冰糖做得好吃。”
昊昊:“可是冰糖做得好吃,白糖做的挂霜好看。”
玥玥:“我们放了2碗白糖,冰糖才1包,多放点冰糖应该就会有很多霜。”
琪琪:“我也觉得,这些白白的霜就是糖,糖多了霜就多了。”
煜煜:“我觉得要用红心柚瓤做,红红的好看。”
大家觉得柚子糖好吃又好看的秘诀就是要用红心柚的瓤,还要用冰糖炒,而且要多放点。
帆帆:“那要放多少冰糖呢?”
悦悦:“我们可以像白糖一样放两碗。”
孩子们再次优化了柚子糖制作方案,绘制了柚子糖制作方案6并进行试验。
柚子糖做好了,一颗小小的柚子糖上挂满了白色的糖霜,孩子们笑着说道:“这次是又好吃又好看的柚子糖啦!”
宸宸:“老师,我们下次再做一次蜂蜜柚子茶吧!”
孩子们表示还想用柚子做其他的美食。
〖教师的思考〗
柚子糖制作成功了,但孩子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对于制作的柚子糖有自己的要求,那就是既要好吃又要好看,而这种高度是孩子们跳一跳能够达到的。因此我们继续支持孩子们的下一步探索,鼓励孩子们为制作心目中完美的柚子糖而不断努力。在这一系列探究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不断调整制作方案,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动手动脑去验证,最终达到一定的高度,制作出好吃又好看的柚子糖,孩子们的探究欲得到满足,也在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2.如何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柚子糖?
孩子们制作出了好吃又好看的柚子糖,那怎样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美味的柚子糖呢?
熹熹:“我们可以把我们画的方案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做!”
玥玥:“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分享给他们尝一尝。”
宸宸:“可以把柚子糖放在一个地方,让走过的人自己品尝,就像超市的试吃区一样。”
好好:“可是我们就这么一点柚子糖,不能让所有人都吃到啊!”
孩子们带着做好的柚子糖邀请其他班级的老师、小朋友进行品尝,还向他们介绍了柚子糖的制作方法。
后来,孩子们还制作了柚子糖的制作海报,并把海报放在三楼长廊。
孩子们说:“这样,大家看到这个海报就能知道柚子糖是怎么做的了,他们想吃了就能自己做。”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制作出了他们心目中完美的柚子糖,他们也迫切希望和更多的人分享柚子糖的美味。但是,柚子糖就这么点,怎么能让更多的人吃到美味的柚子糖呢?孩子们除了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制作的柚子糖,还将制作的方法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在这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为自己在一次次探索的失败中最终获得的成功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促使孩子们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故事的思考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也是幼儿真正的学习动机。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兴趣,善于在一日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机。基于大班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柚子的课程价值、幼儿的兴趣、问题,我们开启了这场舌尖上的柚子的探究之旅。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探究柚子糖的制作,在一次次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并在猜测中不断试验、验证。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反思失败的原因,汲取经验,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探究中他们乐于尝试新的活动,不惧失败,每一次的问题都能引发孩子们的好问、好思,促使他们用行动去解决问题,使得他们在成功后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秋天与柚子的邂逅是一次美好的相遇,与柚子的舌尖之旅更是一次味觉的盛宴,这一个个故事串成了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孩子们在说着,笑着,玩着中丰富了生活经验,满足了探究欲望,孩子们对于问题的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探究中获得的成就感更是让他们信心满满!
孩子们和柚子的舌尖之旅暂时画上句号,但并未真正结束……
柚子的探究之旅才刚刚开始……
我们将带领孩子们继续挖掘柚子的秘密,和柚子再一次地亲密接触!
- 上一篇:课程故事:“卜”种不知道
- 下一篇:趣味体适能 科学大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