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班 缪建芬
蚕茧vs金剪刀
注意:
一天美工区正在玩黏土的楠楠手上拿了几颗蚕茧过来问我:“老师,我们可以画蚕茧吗?” 我点头示意:“可以呀,你打算怎么画呢?”楠楠害羞地低下头说:“我还没有想好,我想用一颗蚕茧做小马的身体,老师,你觉得可以吗?”我思考了一下回应她:“老师也没有试过你的好办法,要不然你和小伙伴一起试试吧”楠楠开心地回到了美工区,用粘土在蚕茧上比划着,一旁的雯雯对她说我想用马克笔在蚕茧上画画,楠楠笑眯眯地说:“可以呀,我们一起合作吧,你画画,我做小马”,雯雯立马认同的也去拿了几颗蚕茧,一旁的玥玥、梓涵、冯沅放下手里的材料,认真地注视着楠楠和雯雯,冯远说:“你们在做什么呀?我可以一起吗?”雯雯笑眯眯地说:我们要把黏土坐在蚕茧上,你可以帮我们贴上去,楠楠做的小马最好看,我们一起做很多小马吧!说着,梓涵把材料架上的蚕茧都拿了过来,说着:“小马的头部怎么做?”这时大家的眼神都看向楠楠,楠楠支吾一会儿提议:我们把蚕茧剪开来做小马的头部,玥玥应声叫道:“好嘞,我去拿剪刀”看着孩子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想法,我的目光也离开了她们,不一会儿,玥玥跑过来说“缪老师,蚕茧太硬了,剪刀根本剪不开,你能帮我们吗?”玥玥拉着我到了美工区,她们和我说了需要的形状让我帮忙,我也试了一下,确实手工剪刀修剪蚕茧十分困难,我剪起来有些许吃力,于是我问她们,“蚕茧是必须要剪开吗?”楠楠很肯定地说:“老师,我觉得必须要剪开来”,我说:“如果必须要剪开的话,我们必须得想个办法,不能总是要老师帮忙,你们说对吗?”姑娘们认同地点点头,放下手里的黏土,商量了起来,楠楠说:“我觉得可以用老师的大剪刀,这个剪刀一定很锋利”玥玥立马不赞同地说:“不行,不行,我们用大剪刀不安全,妈妈告诉过我”冯沅说:“我们能不能让妈妈买一把锋利的小剪刀呢?”梓涵说:“今天晚上让妈妈帮我们淘宝看看有没有我们用来可以剪蚕茧的剪刀”第二天,这几个女孩子都让妈妈把自己挑选的剪刀发了链接给我,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剪刀适合修剪蚕茧,最后我们一起选择了一把最适合的金剪刀。
回应:
1.当孩子询问我画蚕茧的时候,我又追问了一句:“你打算怎么画?”不是想主导孩子的创作内容,而是了解孩子对蚕茧作画有什么想法?通过追问,我了解到孩子对材料有了自己的想法。
2.楠楠向我询问她是否可以用蚕茧的做辅助做一只她最擅长的小马的时候,我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而是尝试让楠楠去和同伴商量,寻求别的意见和帮助,因为楠楠性格很内向,不善与人相处,我想通过生活中的小机会,让她去尝试主动地和同伴沟通。
3.当孩子们发现蚕茧太硬了,教室里的剪刀剪不开时,我先是自己尝试,发现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并没有给孩子们解决的办法,而是让她们去思考一下,什么剪刀才是适合她们的,这里也涉及安全教育,与其告诉孩子们危险,还不如让她们亲身感受,从而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借助了家长的力量,大家一起淘宝搜索各种不同类型的剪刀,最后还是在大家的认同下买了新的剪刀,我向幼儿园申请修剪蚕茧的专用剪刀,也是给孩子们探索材料的支持,为后续活动的展开提供保障。
分析:
在蚕宝宝吐丝的过程中,有一种神奇的景观被戏称为“作茧自缚”。孩子们拿着一个个白色的蚕茧,小心翼翼地用彩笔在蚕茧上描绘着自己喜欢的图案。老虎、兔子、水果……很快,一个个有趣的图案便跃然于蚕茧之上。蚕茧作画是一次美的创造过程,它不仅仅是孩子们一次创意作品,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一件工艺品。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获得了美的熏陶。通过讨论,小朋友们觉得白色的蚕茧上可以有更多的装饰,提出用各种各样的材料给蚕茧上色的方法,有的用水彩笔画上各种图案,有的用橡皮泥把蚕茧做成一个个小动物,十分有趣。但是在活动中存在工具的缺失,工具是比材料更重要的东西,应该无条件给予孩子们支持。教师同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对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美工区现有的材料。
1.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材料,幼儿学习的内驱力源自兴趣,只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抓住孩子眼球的东西,才能让孩子不断去学习探索。在区域活动中,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于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材料的不断投放,又能增强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的挑战变化性,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2.幼儿学习行为的发生依赖于材料,幼儿的智慧来源于操作,而操作就要借助于材料。学习是学生意义制定的过程,学习行为的发生依赖于与周围材料之间的互动,区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之间产生互动,引发了幼儿的学习行为。
3.幼儿知识的建构得益于材料,幼儿的学习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传递知识,而是幼儿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然后经过一次次的操作,再将这些感性的经验进行归纳,主动地建构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蚕茧染花色
注意:
自从孩子们把蚕茧进行大变身后,开始更为大胆地思考着对蚕茧进行上色,玥玥喜欢用马克笔给蚕茧上色,效果挺不错,就是有点费马克笔,滢滢意识到这个问题,她说:我们不能用马克笔画蚕茧了,画画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笔都画不出了,浩浩说:“我们可以用颜色涂色啊!”楠楠说:对的呢!我们美工区有很多的颜料,梓涵疑惑地说:“我们是用笔涂上去吗?”这几个孩子立马拿来了颜料和水粉笔准备刷起来,楠楠说:我们穿上反穿衣吧,颜料会把我们衣服弄脏哦!大家又互相帮助着穿上了衣服,在刷的时候,孩子们发现颜色不太好刷上去,因为蚕茧上有绒绒的毛,颜色都在毛毛上了,这次没有成功,孩子们没有放弃尝试,又去来了新的蚕茧,把每一颗蚕茧的绒绒的毛剥干净,这次刷的时候就好多了,但是等到蚕茧干的时候发现,颜色都一块块地掉线来了,蚕茧染色又再次失败,浩浩提议:“我们这样涂太厚了,能不能先把颜色和水搅拌一下,然后把蚕茧放在颜料水里”,大家都觉得浩浩的主意挺不错的,于是每人都拿取得了一种颜色,到科学区拿了一次性杯子再次尝试,蚕茧放在颜料水中一开始没有什么变化,等过了两天拿出来,蚕茧上有了淡淡的颜色,楠楠发现蚕茧浸在水里味道很难闻,她们赶紧把蚕茧拿到阳台上晒干,晒干后的蚕茧确实有了不一样的颜色,但是颜色很淡,她们还是很不满意,于是,玥玥就找到了我:“缪老师,你是怎么染色的呀。我们的颜色不好看”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我们给他们看了传统的染色工艺,通过视频了解到,蚕茧的染色有很多种形式,有天然的染料染色,比如用枫叶、火龙果搅碎着色,还有就是用染料热水烧茧,这样的染色方式才会出现颜色鲜艳并且不褪色的蚕茧,我将染料拿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染色,这次真的成功了,蚕茧变成了我们想要的各种花朵的颜色。
回应:
1.这段时间孩子们热衷于蚕茧的染色,我并不是没有提供现有的染色颜料,而是追随孩子们的兴趣,让她们经过猜想、尝试、失望、思考.的过程。
2.当玥玥小朋友多次尝试失败后需寻求我的帮助,我这时给了她正面的回应,因为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在孩子们学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我给了孩子们观看一些视频和图片,让她们了解一些简单的染色工艺,这对她们对蚕茧的染色探索起了很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视频,也让幼儿知道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也是经过这样的染色工艺,才会有那么多漂亮的颜色和花样。
3.在蚕茧染色探索的后期,我在材料区提供染料,为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提供材料的支持。
在观察中我发现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很重要,既要考虑个体发展差异,又要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材料,因为这样孩子们可以获得不同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提供染色剂,教授染色的方法,而是提供多样的材料,这样孩子们在各种染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分析: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而区域活动正是可以使幼儿以自主形式主动发展的很好形式。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效果。
2.区域中的材料是支持区域活动开展的物质实质,是幼儿操作探索的实际依托,也是区域活动区别于集体教学的直观表现,让幼儿通过材料的探究完成自我发展的过程。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3.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但这并不排斥教育者可以巧妙地施加影响。教师对活动区材料与活动的积极关注,能使材料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茧花学与做
注意:
一天玥玥发现教室里有一束花是用蚕茧做的,十分的好奇,她跑过来来说:“缪老师,这是用蚕茧做的花吗?是谁做的呀?”我对玥玥说:“只是原来大四班的哥哥姐姐做的,你很喜欢吗?”,玥玥兴奋地喊道:“缪老师,我也想做,你可以教我们怎么制作吗?”我微笑地点点头说:“可以呀,不过茧花有点难哦,需要认真学习茧花的制作,还要有耐心地反复练习,你可以吗?”玥玥说:“好嘞,我可以叫上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吗?”不一会儿,班上好多女孩都围了上来,楠楠说:“我们把茧花剪成不同形状的花瓣吗?”冯沅说:“我们可以用我们染好颜色的蚕茧,我们的蚕茧比较鲜艳。”雯雯立刻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把彩色的蚕茧上又用马克笔画上了另一种颜色,“老师,你看我的蚕茧花是双色的。”浩浩说:“我喜欢白色的花朵,我不想用彩色的蚕茧,我可以用白色的蚕茧剪吗?”一开始,她们在把单个完整蚕茧剪成两个蚕茧的时候,遇到不少的困难,楠楠发现:半个蚕茧一会儿剪得太多了,一会儿又剪得太少了,浩浩给他出了一个好办法,先用笔在蚕茧的中间画一条线,剪刀就沿着线剪,楠楠尝试一次确实解决了问题,玥玥在制作的时候提出来:为什么第一步是按压,而不是直接剪,我指出按压是为了在下一步修剪的时候有一条线,可以自己试试看,如果不按压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尝试,玥玥发现如果缺少按压这部分,蚕茧不太好掰开,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几个女孩子终于学会了修剪蚕茧花。
回应:
1.当玥玥对班级中现有的一束蚕茧花很有兴趣时,我给予了肯定的回应,因为蚕茧花的制作更多的是要求对制作步骤的掌握,缺少一些趣味性,但只要孩子感兴趣,我们大可以进行尝试,结果发现我们很多孩子们都喜欢学习制作蚕茧花,也是一种“同伴效应”的体现,有的孩子没有发现这个新奇的东西,但有孩子发现了,也立刻充满了好奇,我和孩子们强调:制作蚕茧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掌握方法并且要反复地练习,通过这样的语言暗示,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孩子们在探索和学习蚕茧花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发现,我并没有给出回应和指导,我想给孩子们留有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让她们发现问题,解决难题,我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有很多的想法,有的想法通过实践还证明是可行的,所以我并没有强调技能和方法,让孩子们按照自己想法来,因为我们并不是要培养茧花制作的工匠,而是通过传承传统工艺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当玥玥提出蚕茧花制作的时候为什么要先按压,我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让她试一下不按压的,她通过尝试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分析:
1.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中介,是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因此,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和问题的分析得出: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往往只求“多”求“新”,只是鼓励幼儿与材料进行简单的“玩一玩”的互动,而忽视了材料本身可以发挥的效应与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将材料作为支架,在此支架上为幼儿提供有效性、适宜性、层次性、探究性的材料,使材料隐含一定的教育目标,由此成为提升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2.教师指导,深入研究,交流沟通,教师以幼儿为研究主体,细致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操作材料的表现,选择恰当的指导策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同时用语言、照片、录像等方式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其心理因素与产生原因,为研究提供和积累最直接真实的资料。
3.“添砖加瓦”的策略。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直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高品质的区域活动要求教师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能激发幼儿接受挑战,跨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添置可以发挥支架作用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很好的学习支架,帮助他们穿出一定图案,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区域里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是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此时,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对区域活动环境做出改变,撤掉一些材料,放上一些新的材料,往往可以重新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
茧艺创意秀
注意:
孩子们自从学习了制作蚕茧花,美工区最常用的材料就变成了各种花色的蚕茧,她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陈皓楠带来了妈妈的首饰盒,要用自己制作的蚕茧花装饰首饰盒,让它变得更加漂亮,送给妈妈。玥玥带来了家里喝喜酒拿到的糖果盒,她用蚕茧花装饰糖果盒,看着她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各种物品,小朋友收集材料的兴趣更浓了,有的把巧克力装点了一番,有的把小布袋和包装袋装饰了一下,我在美工区还投放了一些扇子、相框和瓶瓶罐罐,没有和小朋友说可以怎么做,发现孩子们对美工区的材料能够活学活用,并把各种材料进行了组合,不再是单一的装饰,比如,楠楠用纽扣做花蕊,浩浩用桂圆核做花蕊,梓涵对我说:“妈妈给我买了很多的水钻,我可以带来装饰吗?”我说:“可以呀,亮晶晶的水钻装饰一下一定更加的漂亮。”梓涵把家里的水钻装饰材料全部都带来了,我也没有过多的思考就把所有的水钻都投放在了美工区,接下来的几天,去美工区玩的孩子更多了,有的孩子们还因为没有玩到美工区而不开心,我仔细观察了她们,发现她们的注意力完全被亮晶晶的水钻吸引住了,开始忽略了蚕茧花的装饰,并且装饰的时候也注重颜色的搭配,也不考虑材料的节约问题,一股脑额全部偶粘贴在物品上,于是,把孩子们的作品拍下来放在电视机里给她们看看,询问这样的装饰真的好看吗?也给他们看了蚕桑园里的茧花装饰工艺品,通过欣赏和学习,孩子们懂得了,装饰的目的在于美观而不在于数量,不是越多就越好看,同时,材料的使用也要节约,这些都是有限的材料,是辅材。经过游戏的讲评环节,让孩子们注意在装饰过程的问题,我也悄悄地减少水钻的投放量,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回应:
1.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没有干预,他们的想法都可以试试,哪怕作品呈现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制作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2.当幼儿提出来带来“水钻”辅材,我起初的想法是:这样的作品的呈现会更加美观,但观察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各式的水钻吸引了,甚至不再用蚕茧花装饰了,我进行了干预,通过游戏讲评环节指出孩子们在装饰过程中的问题,通过照片的形式更加直观,也给孩子们看了蚕桑园里的茧花装饰工艺品,让孩子们对装饰有更深的了解,我个人对辅材的投放也进行了调整,是通过材料的一种客观干预。
分析:
1.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应层层递进。同时区域活动的材料应不断地调整、更新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2.材料投放数量适中,对于新开设的区域教师应多投放一些材料,因为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比较感兴趣,进入这一区域的人肯定会相对多一些;辅材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虽然这样能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可操作的材料,孩子之间发生纠纷的机会也会相对减少了,但这是只是表面优势,在实际操作中,材料投放得过多反而会让孩子无从下手,也不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当的材料不充裕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并促进孩子寻找替代物以继续游戏。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材料投放的多少作为投放材料的标准,材料投放的多少应该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经验及活动的需要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一幅幅蚕茧作品精彩亮相,瞧,一个个小小的蚕茧,在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下,染上了鲜艳的色彩,还画上了精致的图案,一幅幅极其微小的作品让大家惊叹不已!当蚕茧与美术结合,一切变得那么和谐,那么生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探索过程。
- 上一篇:学习故事:神秘美食——桑叶
- 下一篇:小班:《图形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