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教育家精神,行教育者之路 ——震幼骨干教师组读书活动
日期:2025-12-23 09:09:18  浏览量:1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较强大的道德感染力、价值引领力和实践驱动力,等待我们去发现与体悟。本学期,震幼骨干教师组在李敏娟园长的带领下开展以“秉教育家精神,行教育者之路”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引领教师从多重视角感受教育家们真实的教育人生,从而真正走近教育家,倾听教育家真实心灵发出的声音,并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润泽教师的教育之路。

本学期共读活动采用“教师自主阅读+组内成员分享交流”的模式,即每位成员在共读小组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逐章阅读、及时反思、撰写心得、交流分享。读书组成员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疑问,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助机制。

 

学——明思想

教师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每月围绕预设章节仔细研读《教育家精神之路》,对书中优秀的教育理念进行划重点或摘录,在精读的基础上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内涵联系,在阅读中学有所思。

思——助成长

共读小组在深悟教育家精神的基础上,以多样化的活动呈现学习收获,通过每月领读人带领大家共读《教育家精神之路》,引导成员同一本书读出不同的味道,在共读中有思考、有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享受一场阅读和精神的盛宴。

 

九月共读主题:《教育家精神之路》:照亮师者的教育生活

领读人:李敏娟园长

十月共读主题:让教育家精神照亮我们的教育生活

领读人:李祎可老师

十一月共读主题:追光而行,做四有好教师

领读人:翟琳琳老师

十二月共读主题:传承教育家精神,争当新时代“大先生”

领读人:张佳蕾老师

悟——促实践

读书组成员潜心静阅,有悟有得。成员们在氤氲的书香中,感受教育名家们的光辉岁月,体悟他们深耕教育多年的理念精神,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所读、所悟与所获,将蕴藏的能量化为自身的教育动力,不断修炼自我,践行新时代大先生的“立人”之道。

翟琳琳:阅读《教育家精神之路》后,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家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用心灵去引导每一位学生。结合教育实践工作,我觉得我们应秉承这种精神,以幼儿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教幼儿知识技能,更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去理解每一位幼儿,用爱去包容、去支持他们。教育家们的精神之路,是我们前行的灯塔,照亮我们为幼儿创造更加美好、更有意义的成长环境。

张秋珍:《教育家精神之路》的第一章深入探讨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他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令我深受感动与启迪。这句话不仅是对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事业的精炼概括,更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赞誉。陶行知先生以其独特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他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奔波劳碌,不求回报,只愿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智慧,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这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与高尚,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

孟紫婷:读《教育家精神之路》,深入了解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秉持的育人理念,直击日常教学,如获教育锦囊。每一个时代教育家都有“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勇气,在挑战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身为一名教师更要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捕捉孩子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在变化中去寻求教育规律。“身教大于言传”,日常中我会主动整理玩具、轻声问候他人,潜移默化间,孩子们纷纷效仿,班级愈发井然有序。这本书不仅是理论沉淀,更是实操指南,时刻提醒我怀揣初心,顺应孩子天性施教,助力他们快乐启航。

缪建芬:身为幼儿园教师,感悟教育家精神,深知其重。教育家精神是对幼儿无尽的耐心与温柔陪伴,用爱包容每一次的懵懂与好奇。它体现在精心创设的趣味环境里,让幼儿在玩乐中初识世界规则。每日耐心引导幼儿交流互动,是在塑造他们最初的社交与情感能力。时刻保持热情与创造力,把知识融入欢快的儿歌、多彩的游戏。这种精神激励我做幼儿心灵的呵护者,以爱为光,为他们的未来奠基,让小小的心灵充满对世界的热爱与向往,在幼教之路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沈雯雯:在阅读《教育家精神之路》后,我深受触动与启发。书中,教育家们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他们都将教育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教育家的故事里,我领悟到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与精神的引领;教育是不断创新探索,以适应孩子们的成长需求;教育是耐心地陪伴每个孩子成长,尊重个体差异,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教育家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在幼儿教育之路上前行的方向。我将以各位教育家为榜样,坚守教育初心,在幼教的花园里用心耕耘,静待繁花盛开。

周娇:《教育家精神之路》这本书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多元化的视角,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教育家真实而生动的人生画卷。书中展现的每一位教育家,都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佼佼者,更是拥有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的鲜活个体。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家精神的博大与高远。这些教育家们不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家精神是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感染力,更是一种价值引领力和实践驱动力。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前行,不断探索教育的真谛。

贺晓琴:在阅读“教育家精神之路”的过程中,我深深被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们所展现出的精神所打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教育强调“爱”与“尊重”。教育首先要从爱出发,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平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鼓励孩子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动手、动脑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以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们为榜样,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佳岚:回望日常教学,我越发察觉到“仁爱”的力量。曾有个内向的孩子初入班级,总是默默缩在角落。我耐心地陪他玩拼图、轻声讲绘本,日复一日给予关怀。看到他逐渐展露笑颜,主动拉起小伙伴的手时,我领悟到这小小举动背后,凝聚的正是教育家精神里纯粹的仁爱之心——没有爱,何来孩子心灵的绽放?

周诗雯: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园老师,阅读《教育家精神之路》这本书,我不仅感动于教育家们的教育精神之伟大,同时也从中学习到了一些多样的实践方法,能够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我们应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让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鼓励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提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其内在潜能。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则启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斯霞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秉承这些教育精神,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让教育回归本真。

张莉:李吉林老师说过,“情感与认知的结合,改变了儿童的学习状态和方式。由被动接纳跃为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参与、快乐地参与,课堂进入沸腾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普遍生成学习的热烈情绪,取得了学习的高效率、高质量,儿童在主动学习中获得主动发展。李吉林老师的理念让我对情境教育有了更深的见地,特别是我们要发挥好情感驱动的作用,借助情境策略,善于创设拓展出丰富多彩的情境,去唤醒儿童的内心,引导幼儿自然而然的学会表达,让幼儿在各种情境中乐于表达,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通过丰富的外部活动去表征,从而真正读懂幼儿,促进幼儿身心良好发展。

沈琴:读了《教育家精神之路》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教育家们虽然很多与我们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他们的那种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将教育作为自己天职的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教师还是很有启迪的,有很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对我们从事的教学工作很有借鉴意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幼儿的人格、品德和能力。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倍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人的执着追求。

张佳蕾:通过阅读《教育家精神之路》,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家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教育家们为楷模,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心,将孩子视为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钮丽芳:书中所呈现的教育之路,是在追求教育真谛途中的磨砺。这让我反思日常工作,在幼儿教育里,耐心引导每一个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培养生活习惯,恰似书中教育家雕琢璞玉般艰辛而关键。从书中我懂得,教育需坚守初心,无惧繁琐。当孩子终于学会自主穿衣、友好分享时,便领悟到教育之甜。这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用爱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精心设计趣味游戏促进其全面发展。我将在实践中传承教育家精神,将教育之苦化作成长基石,在幼儿园这片小天地里,为孩子们的未来铺就温暖且坚实的道路,让他们在爱与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沈燕婷:李吉林先生强调将知识融入情境的重要性。教育中的情境设置,不仅仅是环境的布置,更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借助真实的案例或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我想到了自己在《我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时的尝试,加强家园联系,家长带幼儿参观动物园,并拍摄照片带来,供幼儿再次观察。通过二次参观,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动物的多样性。这样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

李祎可:阅读了《教育家精神之路》,我感佩于教育家们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教育视野的执着热爱。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打破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他们以孩子、学生为中心,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平凡而珍贵的教育生活中,我也将追随他们的思想与步伐,最终像他们那样做教师!

李舒玙:于永正先生“人生是花,语文是根”的观点引人深思。语文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交流。从幼儿的角度或者从幼儿园的角度来看,虽未涉及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但语言的启蒙与培育却至关重要,恰似为未来成长之花埋下种子。我们的语言活动就是让支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干”更加强壮,在开展语言活动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与表达,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帮助孩子们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启了对语言的感知之旅。孩子们在倾听中感受语言的韵律与节奏,初步建立起对词汇、语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陈逸婷:通读《教育家精神之路》全篇,我从中受益匪浅,我认为教育家精神即包含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又包含了爱满天下的情怀。教育家们往往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幼儿是学生发展的起始阶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感具有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我将怀揣教育家精神,走向一心为幼儿发展的教育之路。

《教育家精神之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教育征途上的前行之路。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仅是孩子们知识的引路人,更是他们情感的港湾,心灵的导师。《教育家精神之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不仅仅是教授知识那么简单,更是要用心去启迪智慧,用爱去滋养心灵。

期待在《教育家精神之路》的引领下,我们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见证孩子们的每一次飞跃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