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班
9月:学习故事—— 桑树上的小点黑
观察时间:9月17日 散步活动
观察地点:幼儿园种植园
注意:
今天来到种植园的时候,朱晗、沈钮忆你们马上跑过去,围在最近的一棵桑树边在讨论:
朱晗你说:“这个有点黑黑的是什么?”
沈钮忆你说说:“是树枝吗?”
朱晗你说说:“好像不像树枝,树枝怎么会是黑色的呢?”
于是,你们两人跑来问老师了
朱晗问:“沈老师,这是桑树的树枝吗?”得到老师的认可后,你对一旁的沈钮忆说:“你看我说对了吧”。教师对朱晗你的发现与观察给予表扬,这时候,沈钮忆你也小声地说:“我也发现的”。
朱晗你又问:“沈老师,桑树的树枝怎么成了黑色?”你的谈话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兴趣,徐雨泽你说:“是不是枯萎了,我上次看到我奶奶种的菜菜枯萎了就会变黑的。”沈钮忆你说:“可能是断掉了吧,断了的树枝也会变黑的”。
老师说:“这些黑色的树枝是被人剪断的。”
朱晗你又问:“为什么要剪掉它们呢?”
老师:“让我们去问问修理树木的爷爷吧?!”
识别:
1.朱晗、沈钮忆你们两个孩子平时都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特别不愿在众人面前说。这次你们能第一个发现了桑树上的小秘密。说明你们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当老师表扬朱晗的时候,沈钮忆你在一旁小声地说:“我也发现的”。说明你也很想得到老师的认可。
2.徐雨泽小朋友你还能说出枯萎的植物会变黑,说明你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在生活中也有很细致的观察能力。这符合《指南》中科学(一)科学探究
中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3.有了新的发现,你们都很感兴趣,当你们对桑树上断了的树枝产生兴趣后,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大胆联想与猜测。在此过程中,你们对桑树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回应:
1.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发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兴趣,继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平时不爱表现的孩子(如:朱晗、沈钮忆)也有自己的发现与思考,作为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回应,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2.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幼儿的支持者,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材料与环境,支持幼儿进一步地查找与探究桑枝上的秘密的活动。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知识经验的积累不仅仅只靠教师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得出知识总结,这样的学习会让幼儿对生活充满期待,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自然深刻。
10月份——桑树上的洞洞(1)
观察时间:10月20日 散步活动
观察地点:幼儿园种植园
注意:
上次小朋友在种植园的时候,发现了桑树上都有或大或小的洞洞,你们对这些洞洞产生了兴趣。为了让你们更加了解这些树洞的由来,老师便与小朋友一起查找了电脑资料及图片。以下是老师和小朋友在讨论桑树洞产生的原因。
老师播放了上次小朋友你们发现的桑树洞
张信你问:“怎么会有黑黑的洞洞的?”
计昕乐你说:“是虫子咬的吧?”
老师问:“你怎么知道的?”
计昕乐你说:“我上次在一个树洞里看到了个小虫子。”
这时李滢琪举手了,你说:“我上次在树洞里看到过小蜘蛛。”
王嘉木你伸直身子,小手举得高高的,嘴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老师问你:“嘉木,你想说什么?”
嘉木你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我上次在电视里看到了小松鼠也住在树洞里。”
陆君昊你这时候也举手了来回答了:“我上次看到小熊也会住在树洞里的。”
这时高雨泽你你也举手说了自己的想法:“还有啄木鸟会啄出树上的洞洞。”
老师问高雨泽:“啄木鸟为什么要在大树上啄洞洞?”
高雨泽你说:“因为啄木鸟要吃树上的虫子呀。”
经过小朋友的讨论,老师和你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树上的洞洞有的是虫子咬的;有的是小动物挖的;还有的是啄木鸟啄的。
识别: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讨论能力,在整个的活动中,发现你们能够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及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讨论猜测判断树洞的形成原因。《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活动中,发现了计昕乐你很有观察能力,并能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测分析判断。而王嘉木和陆君昊小朋友你们会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高雨泽你能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小朋友都有了一定的讨论研究的能力,也有自己的猜测与联想。因为你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你们对问题的原因也是从表象来分析的。其实在经过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树木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它自己也会有腐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会造成树洞。
回应:
一、幼儿要在亲身的体验中积累知识经验。知识经验的积累不仅仅只靠教师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得出知识总结,这样的学习会让幼儿对生活充满期待,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自然深刻。《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帮助幼儿确认科学的正确的概念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与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对比分析。但幼儿对于树洞的形成还只是建立在自己的猜测与判断没有一个科学的具体的方法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电脑查找资料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了孩子们的猜想,并在下一步的实施中,准备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再一次去实地验证一下。再次观察对比自己的分析结果。
三、制作表格,让幼儿系统的科学地观察统计
教师可以在孩子们的讨论的结果上绘制表格,让孩子们去根据表格的情况进一步确认这些树洞的形成原因。
11月份——桑树上的洞洞(2)
观察时间:11月15日 散步活动
观察地点:幼儿园种植园
注意:
今天在上次与孩子们商讨的基础上,老师制作了一张调查表,主要是让你们在观察的同时,能自己找寻一下桑树上的洞洞的原因,并在相应的图标上打上钩。陆君昊你拿到了纸和笔以后,很快就来到一棵小的桑树下面,仔细地观察树上的洞洞的情况。然后指着树上的小洞说:“这个好像是被虫子咬的?”老师问陆君昊:“为什么呢?”你指着树洞里的一些蜘蛛网说:“有小蜘蛛住在里面呢”于是,你就在第一行的相对应的格子下打了个勾,然后陆君昊你又在树的另一侧发现了一个树洞,你指着这个树洞笑着说:“老师,我又找到了一个树洞”。
这时,徐诗铭你也走过来,说:“我也发现了这个树洞。”陆君昊你就问徐诗铭:“那这个树洞里有没有小虫子?”徐诗铭你走进了仔细观察了一下,摇着头说:“我没看到有虫子。”陆君昊你也凑过去仔细看了看说:“真的没有虫子。”徐诗铭你就摸着头问:“那这个洞是谁弄的?”陆君昊你思考了一下说:“有可能是它(大树)自己变成的吧。”徐诗铭你说:“那我们去问问老师吧!”老师正好在你们的附近,你们就跑过来问了老师,并说出了你们的疑惑。老师与你们一起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洞是由于以前的树枝被风挂断了以后,时间长了腐蚀成这个洞的。这时候,陆君昊你又发现了什么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你看,这个树的下面还有一个洞洞”,你们看到了都蹲下来,陆君昊你又叫了起来:“看,那里有小蚂蚁。”大家顺着你的指点,果然发现了蚂蚁。
最后,在一系列的观察与探索下,陆君昊你在表格上打了很多的勾,在第一排的对应的列项里打了三个勾。在第二排对应的列项中打了一个勾,在第三排相对应的列项中也打了一个勾,当老师问你,你找到了几个树洞的时候,你说:“我找到了三个树洞”老师又问你找了三个洞怎么打了这么多的勾,你看了看自己的表格,轻声说:“这下面的勾打错了,我又在上面又打了几个”。
识别:
这次的观察活动,陆君昊小朋友你是个有很强观察能力的孩子,并且能通过观察还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猜测判断树洞产生的原因。当陆君昊你和徐诗铭发现了另一个树洞,为这个树洞,你们进行了一番讨论,但讨论的结果还是存在着一些疑惑,带着这些疑惑你们想得到老师肯定的回答。得到确定的答案后,你们开心地在自己的表格上打了勾。
今天的表格需要孩子们对照上面的相应项列进行打钩,而表格的设计是二维的对应关系。所以你们在对照打钩的时候总是打在第一行上面,忽略了第二、第三行的打钩。陆君昊小朋友你打完了勾以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你就在下面的两行下也打了勾。说明你已经有这种二维行列的概念,会看表格会对照打钩了,在这方面你做得很好。
回应:
一、帮助幼儿梳理观察过程与结果
幼儿的学习经验都是从生活中实际操作中得来的,幼儿经过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探讨了解到树洞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判断出树洞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运用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观察及平时积累的经验来对应表格进行打钩,这一过程是由抽象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表格统计上,实际上是很考验孩子们的总结、判断、归纳的能力,在这点上孩子们的差别也表现了出来。最后结果发现小朋友们在被虫子破坏的一项中打钩是打得最多的。看来,孩子们对于这个树洞的原因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
二、二维统计表的运用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这次活动中,幼儿也运用了二维的统计方法进行观察记录。之前,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二维统计的这些知识,但是从这次幼儿的表现来看,能够正确运用这一知识的幼儿也只有个别的幼儿。说明幼儿的这一知识还是掌握的不够,也由于年龄的关系,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对于这种统计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之后我们还应多关注幼儿综合方面知识及数学逻辑能力方面的培养及积累,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探索活动遇到的问题。 如: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加入一些二维统计记录的游戏;加入简单的棋类游戏,培养孩子的数数及对应格子的能力。
12月份—— 桑树的防护
观察时间:12月23日 散步活动
观察地点:幼儿园种植园
注意:
上次在寻找树洞的时候,徐诗铭你就提出:“我们怎么保护这些树不被虫子蛀掉?”的问题。在讨论时,王瑾熙你说:“我上次在光头强的电视里看到,熊大和熊二会给树包上一层布。”陆君昊你说:“那就像给树穿上了衣服一样,这样他就不会冻着了。”这时计昕乐你说:“我还看到我们家路旁边的树都会涂上白的颜料”,老师问:“那为什么这些叔叔要给树刷上白漆呢?”计昕乐你说:“是不是也会保护大树的?”“是的,那些白漆里面有石灰水、杀虫的药剂,可以用来保护大树不被虫子蛀掉。”于是,你们就想出了也要给桑树刷上白漆,给桑树穿上衣服。
保护桑树,你们都很热烈地响应着,殷沐涵你举着高高的手第一个冲过来,要为大树刷上白漆。只见你蹲下来拿起刷子蘸上白漆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上到下的细细地刷着。边刷边说:“这样大树就不会生病了是不是?”。
徐诗铭和王瑾熙你两也想为大树刷漆,但是你们发现没有那多刷子,就跑到旁边的柴垛边去玩了,不一会,徐诗铭你和王瑾熙跑过说:“老师,我们发现那边有很多柴。”老师说:“怎么会有这么多柴的呀?”徐诗铭你说:“会不会是用来给大树保暖的?”王瑾熙你转动了一下眼珠说:“我想起来了,还可以给大树绑上柴,这样它就不会冷了”,这时候,你们看到旁边正好有一些上次绑栅栏的绳子,就拿过来,要给大树绑上去。可怎么绑呢?这下可把你们难住了,徐诗铭你说:“可以把绳子绕在树上。”王瑾熙你说:“好的”,你们一人拿着一根绳子开始往树根上绕,可绕了却退了下来,绑上去又退下来。徐诗铭你就跑来问老师:“老师,这些绳子怎么绕上去啊?”老师看了以后问:“你们会打结吗?没有打结怎么固定呢?”你们两都摇头说不会打结。老师就帮你们打好了结,让你们绕,可是绕了几圈又发生问题了,绳子又退回来了,这时候徐诗铭你对王瑾熙说:“你绕得不对,我们要按一个方向绕。”王瑾熙说:“好的”可是,绳子太长了,你们两个往一个方向绕了很久也没能绕上去,徐诗铭你又来找到老师说:“我们的绳子太长了绕不上去,能不能帮我们把绳子剪短一点?”老师去看了以后给你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是把绳子剪短了,就不够给大树穿上厚厚的衣服了。”“那怎么办呢?”徐诗铭你托着下巴想了好一会,然后笑着对王瑾熙说:“我们两个把这个绳子拉得长一点再绕吧”王瑾熙你说:“好的”
于是,你们把绳子抬起来拉得长长的,绕着树一圈圈走起来,这个方法果然很有效果,不就一会,大树就绕了好几圈绳子了,刘书芸看到了,也来帮忙抬着绳子围着大树转起来。这时,徐诗铭你叫了起来:“刘书芸你走反了,你要跟我们一个方向走。才行”刘书芸你问铭铭:“为什么?”铭铭你说:“这样才能绕起来,不然会退回来的。”
经过徐诗铭的提醒与纠正,你们三个绕着大树按一个方向转起来,不一会,大树就绕了好几圈,最后终于为大树穿好了柴草衣服。
识别:
这次的活动中发现王瑾熙、计昕乐你们能从看过的电视、家门口的大树中吸取经验,知道了一些简单的保护桑树的方法,说明你们的观察很是细微,计昕乐小朋友你的思维很灵活,马上想到了涂白漆就是保护树木的一种方法。在实施涂白漆的过程中,殷沐涵你一改往日的随心所欲的样子,居然主动要求第一个为桑树涂漆,而且在涂抹的时候,是那么一丝不苟地在按老师的要求做,老师也是第一次看到了你做事那么细心认真。你一边刷一边说的话也让老师了解到你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而在另一边的徐诗铭与王瑾熙你们两个发现了一些柴草与绳子,然后突发奇想要给桑树穿上衣服。在绕绳子的过程中,你们碰到了困难,第一次是不知道如何固定绳子在桑树上,试了几次掉了下来,但是你们没有放弃,而是找来老师求助帮忙,然后,在接下来的如何给桑树绕上厚厚的衣服这里又碰到了困难,你们两个绕的方向相反,最后绳子还是没有绕好,反而退回来了。这时,徐诗铭你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于是,你想让老师把绳子剪短一些,但是老师说剪短了就不够绕了。又把问题抛给了你。于是,徐诗铭你想了很久,想到了两人将绳子拉长绕着桑树转圈的饶法。经过一遍遍的实验,你们终于成功了,徐诗铭小宝贝你从一开始遇到困难找老师帮忙到后来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你真的很能干。这符合《指南》中科学(一)科学探索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索中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而王瑾熙你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很会配合徐诗铭不厌其烦地进行一遍遍的实验,并乐于其中。
回应:
一、带幼儿走进生活,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知识与经验来解决问题。
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不能仅停留于“教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而应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发展。
孩子们对一些日常知识的把握,大多仅仅停留在记忆的重述阶段,体验老师及家长的传授的经验。老师虽然也注意到孩子们创造性的培养,但也常常“穿新鞋,走老路”,带孩子去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在活动中幼儿能力的提高也表现在观察物体的表面特征上,幼儿的观察方法是按老师所提示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并没有自觉地、大胆地去探索新事物。《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
二、给幼儿创设敢于发现敢于探索的环境。
教师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意思就是说创造属于每个幼儿,而不是少数幼儿的专利。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尤其是自觉的活动,这些活动随意性强,幼儿参与时间自由度大,我们要及时发现幼儿的这些探索性活动并加以引导,“我发现了”,“我知道了……”,这些声音应该更多一些,给每个孩子机会,就算平时动手能力较弱的不愿表现的孩子在活动中也表现出了自觉与不一样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支持幼儿独立思考,并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让幼儿自觉地去探求知识。
三、做幼儿的支持者,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大胆参与。
在活动中,教师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地走下讲台,到孩子们“后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索,教师要当好引路人。不要只关心孩子学到了多少现成的知识,不要忙于带幼儿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要引导幼儿大胆地参与、大胆地思考,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去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多引导鼓励一些平时不愿多表现的,能力发展不够的孩子多参与活动,多大胆独立思考,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
- 上一篇:学习故事:养蚕房里的小秘密
- 下一篇:学习故事:我和蚕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