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班 缪建芬
背景:孩子园里有一间神秘的养蚕房,为什么说它很神秘呢?因为它一直关着门,黑乎乎的又总是拉着窗帘,每逢中午饭后散步的时候,你们总会指着门口的“小蚕宝”室牌好奇地问:老师,这是什么地方?小帅你还好奇地打开门,可是一见里面黑黑的景象,你又立马小心翼翼地关上了,看着孩子们既好奇又害怕的表情,我决定要找机会带他们进去瞧一瞧,在带孩子进入养蚕室之前,我们约定好规则,参观时不大声喧哗,仔细地看看养蚕室里的这些“小宝贝”,有了参观前的约定,孩子们非常安静,静悄悄地进入了这间房子,东看看西瞧瞧。
初遇蚕宝宝
注意:
依诺你突然大叫一声:“这里有毛毛虫,好多好多的白色毛毛虫,太可怕了!”熹熹你尖叫起来:“我害怕毛毛虫!我要回教室。”正当大伙乱哄哄感到害怕的时候,庄庄你不紧不慢地说:“这个不是毛毛虫,是蚕宝宝,我爷爷乡下有的。”嘻嘻你从后面挤上来,凑着小脑袋仔细看了看这些白花花的小家伙说:“蚕宝宝是什么东西?明明就是毛毛虫啊!”大伙一起跟着说:“毛毛虫呀,扭来扭去的。”庄庄你听后有点生气,一边拿起一条“迷路”的蚕宝宝,一边说:“毛毛虫是绿色的,这个白色的就是蚕宝宝,是很可爱的。”大家听了庄庄的话,脸上充满了疑惑。小帅你有些害怕,但在庄庄的鼓励下也摸了摸手上的小家伙,小手指还是不敢在蚕宝宝身上停留。
熹熹你指着一颗颗黑的东西问:“缪老师,这是什么?”我笑嘻嘻地说:“哈哈,你猜猜看。”依诺你低头轻轻地说:“应该是他们的食物吧?”我对依诺说:“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小家伙吃不吃这些黑色的小颗粒吧!”依诺你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它们,一句话也不说。过了好一会,曹亦成你突然激动地大叫:“老师你看,这个黑色的从尾巴那边出来的!”依诺你摸摸自己的头问:“这是便便吗?可是我没有闻到臭味啊。”这时,养蚕房的负责人燕青老师进来了,她拿着羽毛把这个黑色的东西收集起来,放在了一个小盒子里,然后拿了很多桑叶铺在上面。在我们在养蚕室停留的片刻间,桑叶就被啃得都是小洞洞。小帅你看到后对我说:“缪老师,叶子被吃掉了,他们不吃这个黑黑的东西,这不是他们的食物。”曹亦成你赶紧接着说:“我看到这个黑黑的从他们屁股后面出来的,肯定是便便!”大家听到是便便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在沈老师的同意下,孩子们顺利地领养了蚕宝宝,让这些小可爱们也成为小八班的一员,我们一起把蚕宝宝装在了鞋盒里面,放在班级的动物角来观察饲养蚕宝宝。我给你们在电脑上播放了蚕宝宝的资料和照片,你们看得津津有味。对自己饲养蚕宝宝好像是想要跃跃欲试。接下来的时间你们每天有空的时候就想去看看蚕宝宝有没有长大呢。
识别:
1.对新鲜事物好奇的求知心
你们对养蚕室充满了好奇,每次散步经过时,都能看到你们会站在门上的玻璃窗口前停留几秒,可以看出你们是充满好奇心的。终于你们提出了想要进去看一看的要求,这强烈的好奇心终于激发了你们探究的欲望。你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再是不管己事地走开,而是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想要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究,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有自己的理由,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你们的求知心已经有了提升。
2.勇于尝试、克服恐惧的勇气
小帅你是个有些胆小的小男孩,遇到事情很容易退缩,初遇蚕宝宝你有些害怕,以为是可怕的毛毛虫,还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听了庄庄的话,你小心翼翼地要尝试摸一摸蚕宝宝,看着他们扭动的身体,你还是收回了自己的小手。但是你看到庄庄把蚕宝宝放在手心,你鼓起勇气,再一次尝试,虽然第一次还是害怕,但是你又一次尝试中,克服了心里的恐惧,战胜了自己,最终摸了一下可爱的蚕宝宝。
3.细致观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观养蚕房时,充满好奇的你们对蚕沙产生了疑问。老师并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耐心地观察了蚕宝宝很长时间,依诺你观察得真是太细致了,你发现了这黑黑的东西是从蚕宝宝屁股后面冒出来的。小帅你观察的也很认真,为了验证答案,你们耐心、细致地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只吃桑叶,而黑黑的东西是他们的便便,你们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解决了自己的疑惑。
回应:
1.儿童为本
将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孩子,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孩子通过感知、观察体会生命诞生的神奇与不易。 教师应关注孩子的探索过程,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拓展经验,帮助孩子归纳结论、分析观察结果,提高孩子科学探究学习的能力和高水平的思维。“养蚕活动”作为一个连续性的探索活动,我们在开展活动中,要控制活动的随意性,不能“养”到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我们应该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每一个阶段的观察要点和指导重点。
2.源于生活
幼儿园课程实际上就是孩子发展的生活世界本身。孩子的生活是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包括孩子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孩子生活中偶发的事件出发,孩子在初见蚕宝宝时多数会有恐惧的感觉,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同伴的分享中鼓起勇气,再次尝试触摸,虽然依旧会有害怕,但在一次次的接触中,终于克服了心里的恐惧,战胜了自己,最终摸了一下可爱的蚕宝宝。在案例中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个事件的教育价值,生成系列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认识生活并延伸到孩子的自我保护,在活动过程中,孩子情感态度发生转变,减少了孩子对蚕宝宝的恐惧感,不再情绪化对待不喜欢的生命体,并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
3.真游戏、真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有生命力”的课程支持孩子们进行真游戏, 什么是真游戏呢? 游戏之前,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去哪里玩,用什么玩,和谁玩;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耍,遇到问题时,老师会引导孩子,但不会强制要求孩子;游戏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巩固经验。同时老师在游戏过程中细致地观察、了解大部分孩子的游戏需求与发展。
悲伤的插曲——蚕宝宝死啦
蚕宝宝死了
注意:
在来园活动的时候,你们都径直地走到了幼儿园的桑树林。我对你们说:“你们今天准备做什么呀?”你们睁大着眼睛看着我说:“老师,今天我们要给蚕宝宝喂桑叶,一个晚上过去了,蚕宝宝很饿了。”我对你们说:“好的,那你们快点给蚕宝宝喂桑叶吧。”刚刚回到教室的我,突然听到你们在外面发出大叫的声音。我赶紧跑过看看你们发生了什么事情。睿睿和源源张大了嘴巴向我喊道:“缪老师,你快看,有好多蚕宝宝都死掉了”。你们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不动的“小虫”,你们的小手轻轻地拨动了蚕宝宝,小心翼翼地拿起了一条“蚕宝宝”到我眼前:“缪老师,这个蚕宝宝是死掉了吗?而且它们的身体都有点软了下来,还流出了黄色的液体”我说:“是的,小朋友。有很多蚕宝宝都死了。”你们伤心地大哭起来:“老师,我们明明每天都给蚕宝宝喂桑叶的。为什么蚕宝宝会死呢?”我对你们说:“老师也没有养蚕的经验,我们一起去找找原因吧。你们也可以去问问爷爷奶奶,他们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原因。”第二天的早上,宇硕你说:“老师,我爷爷说可能是桑叶有毒。”瑶瑶你对我说:“老师,奶奶也说可能是桑叶有毒。”我得到了很多的答案都是说可能是桑叶有毒的。然后我就带着你们一起在想,为什么桑叶会有毒。我带着你们去问了幼儿园其他的老师,其他的老师也说可能是因为幼儿园的桑叶有毒。那么为什么幼儿园的桑叶有毒?是因为现在政府在进行消毒消杀。有消毒车每天经过喷洒药水。所以外面的桑树面的叶子有着消毒药水,蚕宝宝吃了之后就要死了。因为蚕宝宝是比较金贵,不能吃有毒的树叶。
识别:
1.善于观察的能力
睿睿和源源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他们每天都会观察我们的蚕宝宝,看看它们每天的变化,并会将发现的变化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今天你们发现到蚕宝宝和以往不同,还轻轻拨动,小心翼翼地翼翼地拿到我的跟前,发现有些蚕宝宝变黑了、流黄水了,担心它们也生病了,让我一起去查看情况,看着你俩真的和开学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之前你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与小朋友相处也是有矛盾,更是很少会关心身边的事物,做事情经常三心二意,可是在观察、饲养蚕宝宝这个阶段,你们真的变化很大。
2.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区域里和养蚕室里幼儿的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你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能刨根问底,你们对自己的发现是感到兴奋和满足的,你们通过对比我们植物角和养蚕室的蚕宝宝的身体情况,发现养蚕室里的蚕宝宝很健康,并提出疑问,根据疑问,一步步找寻答案,以前的你们总会一出现问题就马上向我寻求帮助,可是现在你们开始会思考了,会慢慢地自己去发现和寻求答案,你们让我看到你们对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你们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慢慢去发现问题,从而愿意去寻找方法尝试着解决问题,你们通过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了蚕宝宝生病的原因,知道蚕宝宝非常的娇贵,饲养蚕宝宝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3.交流讨论的能力
在这次发现病蚕的过程中,宇硕和睿睿你们俩不仅想说、敢说,还喜欢说,你们俩乐意并自然地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别人,且能得到其他小朋友的积极回应,在你们的带动下,大家都去寻求了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对蚕宝宝中毒事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表达出来原因,我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中沟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回应:
1.追随儿童,学会观察和正确引导。
《指南》理念中强调: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追随,而不是干预,让孩子他们自己在自由地观察、发现。我们应该做幼儿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让幼儿成为主体,主动去学习,而不是通过我们的提问让他们去发现,而是通过他们自己主动发现蚕宝宝在成长中的情况,并提出他们的问题,让他们自行讨论,并根据谈论进行相应的操作实验,我们应该在一旁进行观察和记录,等幼儿在出现困难并且难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再给予帮助与支持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而是从旁引导。
2.家园互动,丰富幼儿的养蚕经验
饲养蚕宝宝是一个科学的小活动,喜爱养蚕,可以帮助孩子初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喂养的方法。孩子们也乐意收集蚕宝宝的食物并且主动照顾蚕宝宝。孩子们在发现蚕宝宝死掉后,也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们学到了书本外的知识。蚕宝宝的死亡让幼儿发现原来蚕与人一样会生病,会生老病死,这个发现使孩子们更加关心蚕宝宝日常的饮食和平时的照顾方式。在继续支持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同时,家园有效互动,更能满足幼儿的求知需要,它丰富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为我们的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还可以寻求家长的支持,在幼儿存在探究问题或困难时,鼓励亲子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并可以邀请有养蚕经验的家长来做介绍,讲述养蚕的注意事项以及出现情况时我们该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去照顾蚕宝宝;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投放相关的书籍,让幼儿利用空闲时间自行查阅,或者适时组织一两次集体活动进行讲解,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接下来的蚕的生长变化。
3.活动支持,探究交流中验证观察结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在科学探究方面小班的孩子应该是要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知识经验的积累不仅仅只靠教师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给大家讲述了蚕宝宝的故事,孩子们知道蚕宝宝的成长的过程。也知道了蚕宝宝喂食上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给蚕宝宝吃的,一开始你们说想要给蚕宝宝吃树叶,但是树叶是不行的,蚕宝宝吃了是会死掉的。但是没有想到,原来吃了有毒的桑叶蚕宝宝也会死掉。这种知识经验的验证是值得孩子们兴奋的,幼儿在不经意的观察思考中验证了所知道的理论知识,也对蚕宝宝的生长有了更多的了解。
开放的结局——重生的蚕
蚕卵的新发现
注意:
一天,点点你发现蚕宝宝从“家中”飞出蚕蛾,玥玥你跑过去和点点凑在一起讨论蚕蛾的外形、蚕茧的颜色,对于刚刚破茧而出的蚕蛾,你们仿佛有讨论不完的话题。豪豪和梓涵你们发现的纸盒房子的蚕茧不仅飞出了蚕蛾,在盒子上还出现了淡黄色的小黄点,梓涵你说:“这是什么呀?是蚕宝宝的小宝宝吗?”豪豪你应和着说:“是的呢!妈妈告诉我这是蚕卵,过几天它会变色哦!”梓涵你很新奇地问:真的吗?我们给它们拍个照片吧,看看多久会变色呢?于是你们找到了我,让我用手机给黄色的小宝宝拍个照片,周围的孩子们都被吸引过来了,玥玥你说:“我们给它做记录吧,看看小宝宝多久会变色”,雯雯你提议:“还可以记录下来,像自然角的记录本一样”,这时,艺凡你说:“那么变色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生出蚕宝宝吗?”正巧路过的沈老师看着孩子们的谈话,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们在聊什么呢?”豪豪你对沈老师说:“我们在等蚕宝宝出生呢,等到这些黄色的点点变成咖啡色了,蚕宝宝就可以出生了”,沈老师摸摸豪豪的头说:“孩子们,这是蚕卵,想让蚕宝宝顺利地出生,还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梓涵你很好奇地问:“那我们可以帮助它们吗?”,沈老师说:“孩子们,去问问缪老师吧,缪老师会帮助你们寻找蚕卵孵化的秘密的”,你们立刻找到了,我和你们一起去网上查找资料,最终我们知道了原来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湿等环境因素,在教室走廊里是无法让蚕宝宝出生的,点点你建议把蚕卵放到幼儿园的养蚕房,我也同意了你的想法,你们也通过这件事知道了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识别:
1.识别、对比、分断能力的提升
你们带着养蚕房里的各种疑惑回到教室,照顾、观察毛毛虫,当发现蚕宝宝每个阶段的不同变化的时候,你们没有仅仅依靠老师的帮助,而是会和老师一起查阅资料,通过视频来分辨蚕宝宝的生长情况,你们还请我用照片记录蚕宝宝的变化和情况,真是一个好办法。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你们分析对比的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2.观察、探究、记录能力的提升
蚕宝宝从结茧到破茧成蚕蛾的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孩子们在蚕宝宝变成蚕茧之后也是每天都要去看一遍蚕茧,看看蚕茧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变成蚕蛾,由于蚕茧长时间没有破茧,孩子们的兴趣也慢慢地减少了,当有一天来园孩子们看见有蚕蛾已经出来的时候非常高兴,有很多的问题想问。经过前面一段时间和蚕宝宝的接触,你们对于有关蚕宝宝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刚开始可能对于蚕宝宝比较陌生,但是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有的孩子乡下家里还会养蚕宝宝,所以现在对于我抛出来的问题你们可以清晰地回答。在蚕蛾产卵后,你们甚至自己提出想要画一画从蚕茧到产卵的过程。经过这一系列的观察记录,孩子们能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并乐在其中,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够用绘画来进行记录。
3.感受、关爱、共生能力的提升
你们在观察蚕蛾时发现了蚕卵,对蚕卵孵化产生了新的兴趣,对新生命的到来也充满了期待和关爱,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蚕宝宝的降生,后来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才明白了蚕卵的孵化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缺乏条件,但对蚕宝宝有了特殊的情感,点点建议我们把蚕卵重新回到养蚕房,那里那是最适合的地方,老师对你们的想法表示认同和赞赏,我们一起将蚕卵送回了养蚕房,送回了那个“神秘”的家,老师让孩子们亲历这样的过程,也想让你们知道蚕宝宝和我们一样,是一条珍贵的小生命,来到世界需要很多的关爱和照顾,就像家人对你们的情感和关爱是一样的,利用这个契机,共生亲子情感。
回应:
1.形成一种氛围——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基于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浓厚兴趣,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百度上查找视频,寻求答案,通过视频的讲解孩子们终于知道,蚕的一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要让这些蚕卵存放在温度、湿度合适的地方,蚕卵就会自然孵化出来,我们就又能饲养小蚕宝了,瞬间孩子们开心的欢呼起来,似乎不再为生病死去蚕宝宝难过了。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挖掘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2.创建一种机制——实行课程管理机制
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大致有这两种方法,老师手机记录或自制记录本,考虑到保存价值与幼儿参与,我们倾向于后者自制记录本,每日观察,分组记录变化。经过这一系列的观察记录,孩子们能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并乐在其中,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用绘画、符号等来进行记录。这次养蚕活动是一个无为而为的过程,它起源于最质朴的想法,经历了最真实的过程,产生了最有价值的课程。带给我的启发是:引进社区、家长资源,梳理课程脉络,与外援积极互动,共同合作。
3.运用一种策略——转变教师的游戏站位
能让孩子解决的放手让孩子解决,解决不了的多渠道协调解决,想方设法通过活动让孩子有提高,有收获。教师在孩子的饲养蚕宝宝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提供很多的引导和预设,而是当孩子们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教师提供平台,孩子不会表征时,教师提供相机拍摄记录,教师的站位始终是支持者、合作者。
美丽的续曲——有趣的区域游戏
趣玩“蚕宝宝”
注意:
天天你说:“老师,这次蚕宝宝已经变成了茧子了。我们能自己做一下蚕宝宝吗?”我对你们说:“可以的,那么我们就来做吧。班级里面正好有白色的超轻黏土呢。”天天说:“好的,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吧。”果果你说:“我搓许多的小球球黏在一起就是一条蚕宝宝了”,九月你说:“我搓的圆球都硬了,我可以搓一条长长的蚕宝宝吗?”,满满你说:“我喜欢圆圆的球的蚕宝宝,比较可爱,我想做蚕宝宝的眼睛和小脚,该怎么弄呢?”你们在美工区找寻着可以用的材料,找到了可以动的小眼睛,找到了棉签做小脚,找到了白色的颜料画蚕宝宝吐丝,还想出了用毛线做蚕茧的好办法。天天你说:“我们可以把蚕宝宝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到科学区让蚕宝宝做实验,变成彩色蚕宝,可以让蚕宝宝排排队,比大小。果果你说:“天天好聪明呀,我也想玩”,九月你说:“我也要,我喜欢黄色的蚕宝宝,蚕宝宝真的有黄色的吗?”,嘻嘻你跑过来说:“缪老师,有彩色的蚕宝宝,大家都很好奇呢”,带着大家的疑问,通过电脑搜索,你们真的找到了彩色的蚕宝宝,你们对蚕宝宝身上的秘密兴趣更浓了。
识别:
1.多种材料运用游戏的能力
你们在用黏土做蚕宝宝时不单单仅仅局限在使用黏土,果果用小圆球表现蚕宝宝,九月和你有不一样的想法,你发现黏土很容易干,用搓长表现蚕宝宝,满满你想给蚕宝宝做上眼睛和小脚,你们在美工区还找到了会动的眼睛、棉签和毛线,把你们在饲养蚕宝宝过程中观察到的不同阶段的蚕宝宝都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你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有了新的想法是,寻找新的材料辅助,不停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你们会自己收集、运用多样化的材料,这样让美工操作活动更有创意。
2.区域联动游戏发生的能力
天天在美工区制作蚕宝宝后,又把目光转移到了其他区域,你想把饲养蚕宝宝过程观察发现说成一个故事,在阅读区分享给小伙伴听,放学后分享给爸爸妈妈听,想把你们做的黏土蚕宝宝放到益智区,让蚕宝宝排排队,比大小,因为在材料框里的小树叶排队游戏,你们觉得太简单了,你想把蚕宝宝放在科学区,用科学区的染料让蚕宝宝变成,让蚕宝宝变成你们喜欢的彩色蚕宝宝。你们还意外地发现蚕宝宝真的不是仅仅有白色,还有彩色的蚕宝宝,这个发现让你们对蚕宝宝探究的兴趣更浓了。
3.实践游戏动手操作的能力
你们有了饲养、观察蚕宝宝的经验,对蚕宝宝的身体特征、不同的时期的变化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前期的经验,对你们操作实践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一直认为,小班幼儿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加上没有现成的教材,“凭空”培养也实在比较困难。因此此次活动,蚕宝宝是建立在孩子的饲养经验之上的,实践活动本着一切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回应:
1.材料投放、运用的支持
在《指南》背景下,教师改变传统手工活动的教育模式,将多样化的材料投放在美工区域中让孩子自由选择,尊重孩子的需要,给孩子多元的选择和技能的支持,满足孩子在美术创作活动的不同发展,教师本着“尊重幼儿需要”的原则开展幼儿喜欢的手工活动,更能发挥个体游戏活动的主动性。
2.区域联动、生发的支持
教师对于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予以支持和肯定,并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材料,并将各个区域的游戏通过蚕桑班本课程的实施,有效联动起来,将集体活动和区域游戏有效地结合开展起来,孩子在活动实施中不断深化新的游戏,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3.区域游戏、操作的支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手工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通过粘贴、剪贴、染纸、折纸、泥工、废旧材料用制作、立体组合构成等形式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它能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发展,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上一篇:学习故事:我与丝线
- 下一篇:“浓情六月,感恩父爱”主题活动